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十位“当家人”细说广州大学城

admin 2003-05-07 来源: 网
  编者的话:今天,到本报“作客”的是此次首批进驻广州大学城的十大高校“当家人”。随着大学城规划设计方案正式向外界展出,大学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未来,这些执
  编者的话:今天,到本报“作客”的是此次首批进驻广州大学城的十大高校“当家人”。随着大学城规划设计方案正式向外界展出,大学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未来,这些执掌新型大学的“当家人”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树道———   使华工真正国内一流世界知   名建筑特色:建筑如诗,环境如画。   未来4年在校生规模要从2万人发展到4万人   建设广州大学城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事,华工作为广东省的龙头学校,进入大学城是理所当然,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我们热切盼望和赞成,并决心建设好华工新校区。   广州大学城华工校区总计有教学区占地1221亩,学生生活区占地437亩,共有1658亩面积。根据广东高教发展的要求,在未来的4年里,华工本科生要从现在的14000人发展到3万人,研究生从现在的6000人发展到1万人,也就是老校区要有2万人,新校区要有2万人。   我们身肩两大任务:一是要做大,就是要把现在规模做大;二是要做强,就是要把华工建设成高水平的大学,到建校70周年时,使华工真正成为国内一流大学,再用几十年的时间,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其学术水平和办学水平接近世界一流大学。   新校区重点发展新兴学科   我们把老校区定为北校区,把新校区定为南校区。老校区要做强,以传统学科为主;新校区要做出特色来,重点发展新兴学科,如生物工程,经济、新闻传媒及计算机软件等学科,而且还要把老校区的传统学科和专业延伸到新校区来,使南北两个校区各具特色、协调互补、平行发展。   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我校建设新校区校舍的面积达66万平方米,估计所需资金将达25亿。我们将通过政府的贴息贷款,精打细算、精心策划,用好每一笔钱,努力做到使新校区的建设既要达到高水平,又不贪大求洋;处理好新校区长远发展和现实发展关系,使新校区建筑如诗,环境如画。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文轩———   新校区将成制度创新特区   建筑特色:数字化、园林式,依山就势,山水校园,营造活跃的校园氛围、优美的校园景观和丰富多变的开放空间,创造富有韵律感的光影效果。   华师大是进驻广州大学城省属高校龙头,新校区要成为制度创新的特区和各种改革的实验区,通过管理体制和创新体制、人事制度、教学科研、后勤服务、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拉动石牌校区的发展。   将投资8至10亿   华师大石牌校区的总面积只有1200亩,而大学城校区仅教学用地面积就达到了1209亩,额定学生16000人,这就为华师大的办学拓宽了空间,而且还可以享受资源共享的乐趣。华师大大学城校区将投资8至10亿进行建设,按照“共生共赢”的原则,优化配置教学科研资源,并可共享整个大学城的体育场所、图书设备、教师课程等优质资源。   新校区试行不分专业招生   华师大计划在大学城校区深化教学改革,试行不分专业招生,在大学城校区开展全方位的联合办学,在师资、专业、课程等方面与兄弟院校合作,互认学分。   华师大进入大学城校区的学科、专业主要以组团方式进入,组团所属专业的所有学生(本、硕、博)全部在大学城校区内就读,而且,进入大学城的学科专业必须文理工管兼顾,利用学院的组建、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培育一批新兴学科和跨专业学科。   实现两校区的管理互动   在增强大学城校区的管理和创新的同时,也要实现其与石牌校区管理的互动。华师大进入大学城校区后将实行“直线指挥”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院系设置、人员配备等由学校统一决策,各项业务归口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大学城校区与石牌校区逐步实现网上办公。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徐真华———   一张白纸上画最美图画建   筑特色:整体上设计为现代风格,在单体建筑物的造型上借鉴欧陆建筑艺术的某些特点,以体现外向特色,我们的建筑风格将尽可能呼应大学的文化内涵。   进大学城我们举双手赞成   广外大是比较早要求进入大学城的院校之一,而且非常坚决,为何要做这样的决定?从宏观上来讲,广东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势在必行,广外大有条件也有能力为此做出贡献。从微观来讲,目前我校白云山校区有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近万人,但是校园总面积只有700亩左右,已经没有发展空间,扩招与用地不足的矛盾极为突出。进大学城是广外大发展的良好机遇,省委、省政府决定建大学城,我们举双手赞成。   2010年学校总规模将达3万人   我们将按照现代化大学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建设大学城校区,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最好的图画。我们准备经过5-10年的努力,把广外大建设成为外语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人文氛围浓郁、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同类大学前列、部分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涉外型大学。   从办学规模讲,到2007年,大学城校区的在校本科生总规模将达到1.2万人。到2010年,两个校区的总规模将达到3万人(含公办新机制学生)。   目前校本部仍是学校的龙头、母体   目前校本部仍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和母体。大学城建成后,校本部继续开展本科教育,办学规模基本维持10000人左右的水平,重在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和层次提升,使校本部成为学校研究生教育、外国留学生教育、高层次培训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至2007年左右,即大学城招满四届学生起,学校的主体将迁往大学城校区。   大学城既然是大学的一部分,当然要通过全国的统一招生。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要填好自己的意向:去大学城校区,还是去白云山校区?录取新生时我们会一并考虑考生的校区意愿和专业意愿。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朝阳———   对学校管理模式作“大手术”   建筑特色:要着重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展现中医中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充分做到传统与现代、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将达1.8万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第一批进驻广州大学城的高校,占地面积900亩(已确定教学区为711亩),在大学城的办学规模为在校生1.2万人,因此,学校首先要对原来的发展规模做适当的调整,调整后,学校在拥有大学城新校区和三元里校区的基础上,至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达到1.8万人(指自然人),其中本科生(含长学制)约占2/3,1.2万人;研究生约占1/4,4500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大专)约占8%,1500人。   而在建设布局上,学校将把大学城新校区作为学校的主体校区,主要用于开办本科教育,包括本科层次的对外教育以及面向港澳台的教育。原三元里校区主要用来开展研究生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充分挖掘潜力,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打破二级单位的“大锅饭”   进入大学城后,学校的运作模式以及园区化教育管理模式都将与现在有所不同。学校将以进驻大学城为契机,以激发二级单位活力为目标,对学校的管理模式动一次“大手术”。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陈万鹏———   将大做“水”文章   建筑特色:学校所处组团四面环水,校园内将有不少水草、河涌,规划设计方案都充分做“水”的文章,显示出广州大学特别的情调。   初步确定大学在校生2万人左右   广州大学从刚一组建成立开始,最早提出首批进驻广州大学城的设想,以解决校区分散现状,我们希望以进驻大学城为契机,认真做好新校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等工作,通过实施搬迁,重组现有办学资源,促进学校办学的最大发展。   广州大学根据学校的建设目标和市政府的指示,初步确定大学城新校园的在校生规模为1.7万至2万人。与其它学校进驻部分学院的做法不同,广州大学实施整体搬迁。   突出特色建筑和数字化校园   在具体规划中,新校园的总建设面积将达40万平方米,希望通过校园高水平规划和富有特色的建筑突出广州大学的文化氛围,通过数字化建设为师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以体现“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质量”的要求。我们前几天看过大学城新校园设计展览,我觉得参加我校新校园组团设计的3家单位的方案都基本能体现我们的要求,各有特色。   重点发展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新兴产业学科   进入大学城后,广州大学城学科专业设置上将突出发展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和新兴产业学科,以学科专业的规划促进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进驻大学城,与一些高水平的兄弟院校在一起,这既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合作的机会,也使我们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在学科专业建设及招生工作等方面。我们现在就要有这种危机意识,并为此做好充分准备。   广东药学院院长朱家勇———   进入大学城是雪中送炭   建筑特色:现代化风格,突出园林化、庭院化,有山有水,格调明快,以低层建筑为主,高低错落有致。   我校作为全国3所独立建制的药科大学之一,办学45年来,一直严重困扰和制约我校发展壮大的是用地面积狭小的“瓶颈”问题,这次我校首批进入大学城,彻底改变了办学困难局面,是雪中送炭,是我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将优质专业放在大学城校区   我校大学城校区的功能定位是主体进入,大学城校区是主校区;我校将优质专业放在大学城校区,以本科为主,同时发展研究生教育;依托大学城科教优势、名校优势,面向市场,发展校办科技产业,提高科研水平,把我校从教学型大学发展成为教学科研型大学;以新机制办好大学城校区,把大学城校区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基地,如人事分配制度和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的改革等都要在大学城中创新。   到2010年,大学城主校区将安排1万本科生,5000本科生在赤岗校区,宝岗校区将作为成人继续教育、研究机构基地。   不同校区统一教学管理   大学城校区将全面实行学分制,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实行教师主讲制度和学生主选修制度,并实行学籍管理电脑化,教材供应市场化。学生在大学城校区或赤岗校区学习,根据校区的专业设置而定,不受收费标准不同的影响;学生按录取批次不同分批编班,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学籍管理,按规定统一发放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我校最终建成大学城校区须筹措资金约需11亿元。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通过以政府贴息贷款为主,自筹资金为辅,自筹资金主要通过土地置换、社会捐助、科技成果转化和校办产业以及与企业共建等途径筹措。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杨珍妮———   本科教育全部移师   建筑特色:强调美术学院独特的品味和格调,在注重功能实用的前提下,全方位地利用景观资源,形成南方、临江、美术院校独特的建构特色并注重空间的自由与感性氛围的营造。   研究生教育留守原校本部   “广美”决定把本科教育全部移师大学城,新校区的本科教育计划在校生规模为4000人,在“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质量一流”的基础上,突出高水平的艺术院校教育特色。   新校区将会把造型艺术、美术教育、艺术设计、美术与设计史论四个学部作为新区建设的四大板块,本着学科交叉、专业互溶、资源共享、学教互动的原则,搞好新校区建筑空间的设计,为本科教育打造具有“四个一流”的硬件学习环境。   同时,“广美”将研究生教育留守原校本部,并与新校区形成相呼应的人才培养层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专门美术人才。   改变“师傅带徒弟”式的小众教育   要在大学城实现美术教育大众化,我们还需要探索新的治学、管理模式。多年来我们的美术教育着重专业特色教育,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小众教育,为实现美术教育的大众化,我们将会在大学城的新校区试推行学分制,在新生教学中打破专业界限,如把素描、色彩作为基础学科,实施大教育,让各专业学生修完基础学分,再转入专业教学中。   保护基础专业向应用型发展   学校进驻大学城,不是简单物理意义上的规模变大了,而是整个学校的管理模式、思想教育、后勤管理都可有创新式的扩容。学校借此机会,适时改革,将会促进跨越式发展。例如,尽管就业难在广美并不多见,但对于“史论”这一相对较冷门的学部,作为基础专业必须受保护,不仅保护,还要推进其发展。美术与设计史论完全可考虑与建筑艺术、数码艺术、图书馆管理等应用性社科结合起来,启动史论向应用型方向发展。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年强———   成为广东学生规模最大高校   建筑特色:建筑均为南北走向,底层架空,全面实现人车分流;主校门朝向正南,濒临珠江岸边七八百亩绿地、景观,与碧波粼粼的珠江水竞相辉映。   主校园设在大学城   广工大是进入大学城十所高校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学校,现在建设大学城已是当前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决定:主校园设在大学城;学校办学主体进驻大学城;现有校区实行校区管理。   我们学校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与重组,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组建部分新的学院,在做大的基础上实现做强。到2007年,大学城校园本科生将达到24500人、研究生3500人的规模,拟主要招收平价学生;其余几个校区将招收公办新机制学生约18000人,实行按全成本收费用于还贷;此外按教育部要求招收软件“蓝领”2000-3000人。届时,学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49000人左右,成为广东省学生规模最大的高校。   准备增加新工科专业   我们学校在大学城中占地面积最大,约2400亩,容纳学生最多,28000人,这一方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大力发展广东工科教育的期盼,另一方面是对广工大的厚爱。我们将利用学校发展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色。为此,我们利用建设大学城的契机,进一步调整学科结构,除大力发展现有的工科专业之外,还准备增加电子、机械、汽车、化工等方面的新的工科专业,使工科的比例达到70%左右。   星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欧俊全———   将建国内一流音乐学院   建筑特色:希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有艺术品味,能体现音乐艺术教育特色和岭南文化风格。   作为我国华南地区惟一的高等音乐学府,一直以来,狭小的办学空间成为制约学院发展的一大瓶颈,进驻大学城为我院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我们将努力建设一流的校园,为师生提供一流设备,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资源,我们有决心经过十年艰苦努力,使星海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音乐学院。   将以办学主体进驻大学城   星海音乐学院将以办学主体进驻大学城校区,我们将做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形成合理的办学格局,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并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积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在办学规模上做大,在教学质量上做强,把星海音乐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音乐学院,作为广东省文化大省建设的一项标志性内容。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重   星海音乐学院进驻大学城后,将实行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重的方针,以精英教育带动大众化教育,以大众化教育支撑精英教育。同时坚持以音乐专业教育为主体,积极扩展相关专业。精英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专才,在文化各个领域里能充当领头羊;大众化教育将会向社会输送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   定名:中大广州东校区   建设特色:广州东校区的建筑设计风格新颖,美观大方,经济实用,协调统一,既体现中山大学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又展现时代风貌。   做强存量做活增量   中山大学在“做强做大”方面的基本想法是:做强存量,做活增量。现有的各个学科,以内涵发展、提高水平为主,增量部分考虑以发展广东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学科为主,这些增量部分的学科,拟设在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校区即中山大学广州东校区。通过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使我校的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   九大学院进驻大学城   中山大学广州东校区整体规划已初步完成,确定进入东校区的学院除了新办的工学院和传播与设计学院将全部放在东校区外,还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法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等7个学院,这7个学院进驻的专业和学生类别各有不同。目前决定进入大学城的学院从学校的全局考虑,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积极地谋划进入大学城的各项工作。   东校区的教学设施以通用为主,后勤管理全面实行社会化。在管理方面采取延伸管理,东校区也将与其他校区一样遵循学校统一的人事政策、财务制度和教学科研制度。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