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洋设计”在青岛奥运帆船比赛基地设施方案设计竞赛中取胜国内设计师缘何“全军覆没”

admin 2003-06-03 来源: 网
青岛奥运帆船比赛基地设施的方案设计竞赛于日前落幕,在一等奖和一个三等奖空缺的情况下,二、三等奖的设计者,全部来自国外知名的设计机构,国内设计机构无一“入围”。据了解
青岛奥运帆船比赛基地设施的方案设计竞赛于日前落幕,在一等奖和一个三等奖空缺的情况下,二、三等奖的设计者,全部来自国外知名的设计机构,国内设计机构无一“入围”。据了解,当时有52家国内外设计机构应试,但在最初的概念设计阶段,37家国内设计机构就被全部“淘汰”。“淘汰”的原因来自于考官的第一道难题:报名参赛者必须有滨海规划设计经验,或者有奥运会、亚运会等建设项目的相关设计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案设计竞赛也是一场“奥运比赛”,至少在青岛奥运帆船基地设施方案设计这个比赛项目中,国内设计师“全军覆没”。   缺少相关设计经验吓退中国设计师   参加此次评审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郑光中教授告诉笔者,国内设计院之所以“集体落选”的原因在于,国内设计院基本上没有海滨帆船大赛的设计经验,不知道该如何构思,而这次青岛奥运场馆规划可以说是直接绕过了国内建筑事务所直指世界著名的设计事务所。   担任本次方案评选顾问的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杨卫东说,作为甲级设计院,他们完全有资格参加奥运场馆投标,但考虑到奥运帆船比赛基地设施十分复杂,奥运场馆该怎样设计,有什么要求,对日后的前景该怎样考虑,他们都没有接触过,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如果要做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资金,加之对手全是世界级“高手”,因而就打消了竞标的念头。   据了解,多数国内设计机构都是因为不了解奥运帆船比赛基地设施的“奥妙”,所以“知难而退”。而算得上半个东道主身份的青岛规划建筑设计院,也是因为设计环节上的难度,而没有报名竞标。   不知道其中“奥妙”,就是放弃竞争的理由?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建筑设计方案竞赛中,中国的建筑设计师们多少还算有些面子,因为获得一等奖的“鸟巢”方案,是由中瑞建筑师合作完成的,也算得上是“中西合璧”的杰作。   在奥运帆船基地设施建筑设计中,国内设计机构既然不懂行,能否主动和国外懂行的设计机构合作?对此,杨卫东解释说,在此类工程的设计构思阶段,国外设计机构自己操刀,游刃有余,不愿意和本土的设计机构合作,合作只能是之后的施工图设计。在施工图设计方面,中国的设计机构占有优势,国外设计机构主动找上门来合作的机会比较多。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院已经与加拿大的BDCL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外方构思方案,中方做施工图。在失去方案构思设计这一环节的机会后,国内设计机构将赌注押在了下一步的施工图制作上。   项目包围下的中国设计机构   郑光中感叹,国内的设计项目实在太多了,国外大的设计事务所几乎都到中国来竞争,而国内设计院很少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在重大的国际竞赛中能够中标的则更少。目前,我国建筑设计机构走向市场、走向国际已是箭在弦上,而市场化程度不高,操作不规范以及经验不足也正是中国设计院与国外同行最大的差距。   事实上,随着中国建筑设计市场的放开,我国各种重大建设项目都实行国际招标,欧美大批事务所正拥向中国,国内的设计机构面临严峻的国外同行的竞争。郑光中教授认为,这种严峻的竞争对推动我国建筑设计市场的发展总体上是有利的,以前我国大量的建筑工程不实行招标,更别说国际招标,而众多的规划设计院在“行政安排”下可以得到大量的项目,不进入市场也可以生存得很好。   郑教授告诉笔者,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每年有接不完的项目,十分忙碌,因此在没有受到邀请的情况下,许多人对奥运项目的兴趣并不大。对此,杨卫东深有同感地说,中国的城市总体还处在建设阶段,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他们现在有很多的项目等着去做,大多数时候没有时间去精雕细刻。相比而言,欧美等发达国家则不同,他们的城市建设基本完毕,需要建设的项目少,他们有时间去思考、解读。   据了解,国外事务所的优势主要在构思上,建筑师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的任务就是出一个方案,施工图交给总承包公司来做。而国内则不同,从构思到详细的施工规划都要由设计机构来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等都要由设计部门内部进行协调创作,他们往往把重点放在施工图的制作环节,很难创意、构思出精品。   国内设计机构成了设计环节中的“配角”   杨卫东院长告诉笔者,我国建筑设计之所以与世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是与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缺乏有很大关系的。他在全国各地做城市建设项目设计时发现,目前大多数城市,没有完整的规划思路,更不用说超前的规划方案了,因而方案设计也是无章可依。许多时候,某个城建项目在做规划时,政府机关的负责人就已经将调子定好了,要求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方案设计出来后,经过政府主管人员多次讨论方案,并越过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这样他们最后拍板的方案与原来的设计思路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在此过程中,国内设计院所要做的就是为政府确定的方案做出详细的施工图,他们于是成了设计环节中的“配角”。而国外的建筑事务所能够按照城市建设规划,进行精雕细刻,让建筑融入城市的整体风格。由于有一套完整的想法,他们在环境、环保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考虑得十分周到。   按照杨卫东的说法,一个完美的建筑设计方案,可能会因为一个很小的细节变动,而改变设计者的初衷。由于国外知名建筑设计师设计水平已经得到认可,在与政府打交道时,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这样,国外设计自然能将自己的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山东天韵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首席咨询师刘学民先生还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国内的设计人员喜欢单打独干,而好的方案应该是融合了很多观点的。国外设计机构很重视市场调查工作,主办方的策略、方法、目的,甚至主办人员的个性、爱好他们都要把握,为的就是志在必得。他们能讲出无数个理由,发展很多的新观点,让主办方不能不佩服。政府主管人员由于不懂专业,只能有几个观点,而国外设计师由于思维发散,可以说出很多的观点来包容它,这也是他们做出的方案往往无可挑剔的原因之一。   中国缺乏制造设计大师的环境   “中国没有制造设计大师的环境!”杨卫东如是说。据了解,现在华人中国际顶级建筑设计大师非贝聿铭莫属,法国卢浮宫的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的方案设计,都出自贝大师之手。欧美国家的知名建筑设计机构驻中国的办事处、代表处,一般都是一个国外设计师带领从中国招聘的设计师做事。杨卫东说,一个在国内设计机构并不十分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到了外资机构的旗下,很快就变得十分优秀。从这一点看,在构思、创意方面,中国人并非先天不足。   杨卫东分析说,除了上述机制约束思维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设计人员薪金的差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北京的主体建筑方案设计出自国外设计机构。仅仅一个构思方案,就有1.3亿元人民币进账。国内设计机构也能做出同样水平的方案,但在收费时,加上复杂的施工图,总共拿不到2000万元。原因之一是国家规定的设计收费标准偏低。大多数国外的建筑设计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15%左右;而按照国家的有关 规定,建筑设计的收费标准是建筑安装费用的3%-4%,按照工程总造价的费用算,设计费用仅占1.5%-2%,而这些费用还要包括复杂的施工图制作。尽管国内建筑设计市场很大,但对设计环节并不重视,在方案招标中,这个价格还要低。收费低,直接造成了设计人员的薪金待遇有着悬殊的差距。这种情况下,优秀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国内设计机构难出精品,并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国外的建筑事务所一般只要10来个人就足够了,而国内的规划设计院通常都有几十人上百人,有的设计院人员甚至达到上万人。仅青岛就有200多家本土、外来的设计机构,从业人员2万人。全国的从业人员数量非常大,这其中难免有滥竽充数者扰乱市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外的设计事务所非常注重项目管理,对一个项目从招标到中标都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方式,分工协作,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形成最佳设计方案。国内设计机构除了构思,还要进行分工协作,制作施工图。在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难免引起混乱,从而压抑人的个性与创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