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德国工业遗迹改造的启示——以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为例

admin 2007-08-18 来源: 网
彼得.拉茨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德国鲁尔区最引人注目的公园之一。它成功地延续了场地的历史,做到了场所性,生态性,经济性三者的统一.其中一些设计理念和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业遗产改造有着非常深刻的借鉴意义.
  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德国最重要工业基地的鲁尔区,进行了一项对欧洲乃至世界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 park)。它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同时又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这项环境与生态的整治工程,解决了这一地区由于产业的衰落带来的就业、居住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难题,从而赋予旧的工业基地以新的生机,这一意义深远的实践,为世界上其他旧工业区的改造树立了典范。由德国慕尼黑工大教授、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Peter Latz)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 park Duisburg Nord)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公园之一。
  该地区的开发始于1899年,当时蒂森(Friedrich Thyssen)公司在那里建了第一个矿井,1905年又建成投产了第一座炼焦厂。1959年矿井关闭——这是鲁尔地区关闭的首批矿井,1977年炼焦厂也关闭了,并于1980年拆除。冶炼厂于1985年停产,到那时它已经生产了3700万吨生铁。如果要全部拆毁冶炼厂,成本将是巨大的,整个矿区原属于蒂森公司,他们于1989年将其交给杜伊斯堡市。得到所有权之后,政府决定将工厂改造为公园,成为埃姆舍公园的组成部分。拉茨的事务所赢得了国际竞赛的一等奖,并承担设计任务。从1990起,拉茨与夫人──景观设计师A·拉茨领导的小组开始规划设计工作。经过努力,1994年公园部分建成开放。
  1.1.2面临问题
  (1)污染问题:土壤方面,因为长期发展工业,场地中有大量含砷或氰化物的土壤,部分污染严重者必须全部清除,另外一些有毒土壤也必须深埋在烧结池里,并用新土覆盖。水方面,艾姆舍河流经整个工业区,成了一条公共排污渠,吸纳各厂排出的污水,形成了一条绵延400千米的污染带,影响着整个工业区的环境质量。生态方面,因为大量污染物的产生使得该区域生物稀少缺乏多样性。
  (2)经济问题:原先的厂房及设备已颇具规模,要拆除重建的成本非常昂贵;治理污染需要大量资金;公园的管理费用庞大。

  1.1.3面临机遇
  (1)地理位置: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区和汉博恩(Hamborn)区之间,可以解决两地沟通不足的问题。同时公园地处IBA艾姆舍公园打造的所有文化/娱乐通道上——地标艺术走廊、工业化自然走廊、工业文化走廊以及建筑走廊,它还处在一条与大城市杜塞尔多夫和多特蒙德相连的自行车道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深厚的文化环境。(图1)
  (2)工厂遗留下来的东西,像庞大的建筑和货棚、矿渣堆、烟囱、鼓风炉、铁路、桥梁、沉淀池、水渠、起重机等等,可以成为公园建造的基础,加以利用。(图2)
  (3)该处历史悠久是具有文化记忆的场地,可以对游人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4)虽然生物种类不多但已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群落,具有研究和教育意义。
  (5)之前一些资源保护主义者已将废旧船只和设施视为工业纪念碑,攀岩俱乐部开始在铁矿贮料仓的厚重墙壁上练习攀岩,潜水俱乐部也开始在煤气罐里练习潜水。可以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场地功能的延伸。
  4.1.4改造的指导原则
  (1)最少的破坏。上述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炉等工业设施可以让游人安全地攀登,眺望,废弃的高架铁路可改造成为公园中的游步道,并被处理为大地艺术的作品,工厂中的一些铁架可成为攀缘植物的支架,高高的混凝土墙体可成为攀岩训练场……设计试图对场地本身进行最少的破坏,而是对旧有的景观结构和要素重新解释。设计也从未掩饰历史,任何地方都让人们去看,去感受历史。(图3)
  (2)生态原则。首先基地上的材料同时作为建筑材料和植物生长的媒介加以循环利用。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留,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工厂原由的红砖磨碎后用作红色混凝土的部分材料,厂区堆积的焦炭、矿渣也成为一些植物生长的介质或地面面层的材料,工厂遗留的大型铁板成为广场的铺装材料(图4)第二,水的循环利用。污水被处理,雨水被收集,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图5)拉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厂的历史信息,利用原有的“废料”塑造公园的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第三,当地生态系统的尊重的改进。公园的植被主要由杂草构成,这些杂草早在公园修建前就生长在那里了。炼焦厂和铁轨两边长满了白桦树和柳树。另外,还引进了一些适合在铁矿石地区生长的植物品种,种植在工厂附近。总之,园区植被是优良的本地品种和外来品种的有机混合。
  1.1.5改造成果
  (1)有重要意义的构筑物得到了较好的修复和保护。如位于玛埃特里希的前蒂荪鼓风炉炼钢厂的遗址。 
  (2)大部分景观元素的功能得到扩展和利用。废弃的铁路线路堤被处理成草地,并成为一项大的景观; 原先贮存焦煤的仓库场地被改造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另类攀援基地(图7),是欧洲一家拥有最多会员的攀援俱乐部的训练基地 ;基地一座原先拥有巨大体量的煤气罐现已经被改造成一座水上救援训练中心;原有变电站也被改造成餐厅喝旅客咨询中心。碉堡似的墙体变成了山地景观中的“岩石”,生锈了的熔炉上哪些到处缠绕的港英的金属看起来像是正在捕猎的巨龙,在景观的意义上,原有的构筑物也产生了新的含义。
  (3)原有材料得到了充分再利用。一座45.7米高的塔楼被拆除,用拆除后的材料在原地点创造了一个开放的聚集空间,一个小型的露天剧场;曾经作为工业残渣的红色混凝土被用于建造剧院、铺地材料等等用途,不仅仅是材料费用上的节省,更加使公园本身与历史上的工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4)场地内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扩展,并且产生教育功能。厂区中有多面体的标志牌,每一面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了在厂区生长的植物,表明该公园非常重视本地生态环境的展示。
  (5)场地的历史记忆得到延续。场地完整性的保留使得该地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并产生时空上的延续,场地作为公园的开放性加深了这种延续。对于曾经在此工作过或对德国重工业发展有强烈记忆的游客来说,这里是过去与现实交汇的场所;对于对此地并无记忆的人来说,这里是探寻历史的珍贵场所。
  (6)成为埃姆舍公园整体的一个协调良好的组成部分。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埃姆舍公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在思想上与功能上与整体有着完整性和一致性,并且在整体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使得整体的效果得到叠加,成为整个区域新的城市建筑及景观序列上的重要一环。
  (7)人们对于公园改造情况的普遍认同。据公园管理公司估计,1998 年有大约30万游客光顾了公园,这个人数以后将逐年递增。1999 年6 月,该公园组织了两场每场为时一天的露天游览活动—分别吸引了5万游客和2 万游客。常来的游客包括许多自行车运动者和遛狗者。人们对于公园的广泛认同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公园建设的成功。
  1.1.6对我们的启示
  (1)尊重场地原貌和历史,不是抹杀它而是为其赋予新的意义和诠释。公园改造保留了场地的完整形态,经济上节省了巨大的拆除及重建的开支,并切保留了场地的记忆,使得场地的深度得到拓展,同时追加新的功能也使场地的意义得到进一步升华,这与国内一些大拆大建的作法形成鲜明对比。
  (2)建立完整的景观序列,使部分与整体相互协调。场地本身需要景观序列,以达到内部时空及功能上的完整性;场地的建设还要考虑周边环境,以更明确地定位与周围形成有机整体,其中,彼得·拉茨提出的“景观句法”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
  (3)设计与自然结合。场地改造要尊重自然,保护自身特有的生态体系,植被尽量本土化,结合场所需要进行植物培植。
  (4)公园管理者要有意识地整合到工业遗迹的再开发和利用中。公园中的植物生长状况不受人为干预,管理者有意识地树立标牌等对植物进行保护并教育公众,这一点与中国当前普遍存在的将公园人为美化、净化、纯化的开发理念有着本质的差别。
  (5)公园需推行积极的市场策略,保证活动的场所的实用性。该公园积极开展一系列市场营销策略,并且建立了非常实用的室内室外活动场所如潜水场、舞台、攀岩地等使游客可以切实感受到公园带给自己的便利,从而愿意前往。因此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从场所出发尊重游客需求,加以积极市场策略的辅助,才能赢得成功。
  国外的工业遗产研究比中国早,并且有许多成功的经典案例,比如英国1986年的铁桥峡谷,比如德国鲁尔区的改造,并且在如何保护和开发方面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研究国外案例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为我所用,而在中国,我们的工业遗留是十分丰富的:
  从时间角度上看,在中国至少有3个阶段的工业文化和遗迹具有社会资本价值,应当加以保护,并可开展工业旅游: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时期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工业;民国时期崛起的民族工业;改革开放之后到现在20多年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体系。
  从空间角度上看,有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如何把工业遗留物变成遗产,如何延续并开发出它们的价值成为一个现实的热门话题,国外的经验这对于中国来说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就工业遗产本身而言,它们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1) 历史价值:工业遗产本身是历史的遗留物,它见证了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文化记忆甚至时代精神。因此在设计改造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割裂这种记忆,而是通过特定的手法延续这种记忆,让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忆往昔,思来着,以加深场地在时间上的深度。
  (2) 建筑学和技术价值:工业构筑物本身的技术复杂,结构严谨,因此在保留场地原貌和构筑物的时候,它们同时也可以成为后人参考和借鉴的对象。
  (3) 审美价值:工业遗产的美是一种特殊的时代精神,一种钢铁构建起来的几何美学,一种复杂与简练的综合体,比如统领20世纪工业设计的包豪斯主义。
  (4) 经济价值:工业遗产的改造免去了拆除重建的巨大费用,改造之后也可以作为游览地或者其他功用以产生经济效益,并且可以吸纳闲置的劳动力,制造就业机会。
  (5) 教育价值:在工业遗产的参观过程中,从技术、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游客都可以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对于青少年了解当时的经济生产历史状况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工业遗产的改造和利用方面,我们须尊重以下几个原则:
  (1) 尊重场地原貌和历史。这意味着在改造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场地的历史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不应盲目地大拆大建,而是将场地作为一个时间、空间相结合的实体,延续历史面貌和记忆。
  (2) 适应性。场地的改造必须要适应周边环境,适应当地经济社会政治发展,适应当地居民的需求。这意味着,有些功能需要扩充,有些地方需要改变,但不是做形象工程,而是寻求最为合适的改造方案,以达到多方面的协调。
  (3) 生态性原则。改造必须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尽量保存当地动植物群落,不仅不应破坏自然还要保护和提升自然环境质量。
  (4) 经济性原则。尽量选用当地原材料,尽量少拆少建,适当扩充功能,还可以适当发展旅游,争取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的城市发展正在进入一个以城市更新和旧城保护及适应性再开发并存共生的新阶段。而其主要内容就是大量的产业类建筑与地段的功能置换。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对于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以及保护环境和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成就为我们以后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范例和榜样,有非常实际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王向荣,2001
2 艺术、生态与景观设计A R T ,E C O L O G Y AND LANDSCAE     
ARCHITECTURE  王向荣,林菁,2003
3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  李蕾蕾,2002
4 埃姆舍公园/德国.杜伊斯堡  翻译整理:朱颖,建筑实录
5 修就为创新,整合求转型—杜伊斯堡内港公园改造  陈志翔,2006
6 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  王建国、戎俊强  世界建筑,2001
7 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  刘会远、李蕾蕾 
8 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  现代城市研究,2004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