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的绿化与美化
admin
2005-02-23
来源:
网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作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前言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专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态的世纪。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和有毒化学品污染、臭氧层损耗、全球变暖等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类终于认识到,环境问题也是个发展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文明的问题。人类经过了多少个世纪的探索和努力,终于逐步认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提出了"地球在我们手中",要求人们采取更加切实的行动。为了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参照方案(UNCED)通过的《21世纪议程》,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限制人口增长,鼓励自然保护,改良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行3R原则,即减少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循环使用(recycle),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环境标志,采取源头控制,采用经济手段,增加环保投入,控制城市化进程。根据《2世纪议程》要求,中国正由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局牵头,组织52个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在联合国开发署的支持和帮助下,编制完成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区域,城市的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大量人工环境的建成以及由此带来环境污染等系列的负面影响,已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城市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作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城市绿化具有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城市绿化在通过"食物链"提供给城市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表现为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1.净化空气。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太阳光能在体内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城市绿化植物调节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比例平衡。避免了因城市人口多、工厂集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这是任何先进科学手段不能代替的。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呼出二氧化碳0.9kg,吸进氧气O.75kg,而每亩绿地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900kg,生产氧气600kg,可供1000人的需要量,即每个城市居民要有10平方米树林面积或25平方米的草坪面积才能满足必须的生存环境。在北京城近郊建成区493.9平方公里范围内,现有的园林植被每年可释放氧气295万吨,吸收二氧碳424万吨,蒸腾水量4.39亿吨,蒸腾吸热107396亿千焦。
2.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元凶",当烟尘通过绿地后,其中60%的二氧化硫被叶滞留,一般植物叶片含硫量可超过正常含量5-10倍,臭椿可达20倍,夹竹桃、广玉兰、银杏可达12-15倍。随着叶片的衰老掉落,新叶不断长出,二氧化硫也就不断被吸收。一棵柳树一天可净化二氧化硫127.8g,杨树可净化112.9g,刺槐可净化16.6g,试验结果证明,落叶树吸硫能力最强,常绿阔叶树次之,针叶树最弱。植物还可以吸收氟化氢、氯气和致癌物质安息香吡啉等有害气体,并具有吸收和抵抗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能力。
3.滞尘降尘作用。绿化植物枝繁叶茂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吸附、过滤的作用,特别是叶面粗糙带有分泌物的叶片和枝条,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经过雨水冲刷又能恢复吸滞能力。高大乔木枝繁叶茂,总叶面积大、粗糙,滞尘能力最强。草地也能吸附灰尘,并且可固定尘上。据测定,北京城区平均每公顷绿地滞尘量为1.518吨,当绿化覆盖率为10%时,空气中总悬浮颗粒下降为15%一20%,当绿化覆盖率为 40%时,总悬浮颗粒下降为 60%一80%。
4.杀菌作用。园林植物释放的分泌物还具有杀菌作用。经测定,王府井大街每立方米空气含菌量是中山公园的7倍,是香山公园的9.5倍,据法国测定:百货商场中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为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内为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一立方米污水流过30-40米宽的林带后,细菌减少一半。
5.降低噪音。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绿化植物可以降低噪音,当噪音投射到树叶枝条上时,能被反射到各个方向,使声波发生偏转和折射,从而减弱声能。如街道绿化树、乔木、灌木、草木均匀立体种植形成挡风墙,能起到很好的减声效果。经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10-15分贝,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绿篱和灌木丛能降低噪音5-7分贝,道路绿化也可降低城市交通产生的噪音。
6.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热岛效应是城市的共有现象,北京夏季城区平均气温比郊区高3-4℃。由于高大建筑物表面使太阳辐射增加许多倍,白天积累的热量,晚上又散发出来,引起城市的高温化,而园林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可以改善和降低气温。经测定,绿化覆盖率低于 37%,对气温的改善不明显,理想的覆盖率应在 40%以上,如果达到 50%,夏季的酷暑现象可根本改变。夏季草坪表面温度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马路低8-20℃,而冬季温度比裸露地面高4℃左右;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 10- 20%,行道树也可提高相对湿度 10-20%,有垂直绿化的墙面表面温度比没有的低 10℃,比内墙面低7℃。
三、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其价值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就城市而言,这种趋势尤其严峻。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由人工建造的接近于自然生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和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提高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北京市植物园对其处于近郊的樱桃沟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表明:现已得到保存的植物种类有117科306属477种,并已纪录到在此生境中栖息繁衍的百余种路生脊椎动物,其中鸟类106种,浦乳类18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9种;初步整理的昆虫种类达到28目136科585种。物种丰富度的提高,标志着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中的另一重要贡献。园林绿地系统的这种功能实质上也是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的一种恢复和挽救,这种恢复和挽救对进一步发挥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城市绿化的社会价值
过去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总是处在软弱的地位。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城市绿化被列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1993年,国家计委《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国务院转发),要求"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城市绿化的第三产业地位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城市绿化作为第三产业,其产品的使用价值,是由自然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力共同创造的,其商品价格具有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二者并存的特征。城市绿化的影子价格,附着于公共产品,如制氧、调温、杀菌、滞尘等。其市场价格则由两部分组成:①有形产品直接形成市场价格,如施工、装饰、苗木花卉等调无形产品也能形成市场价格,如周边地价增值、周边服务业增收、旅游点门票价格等。 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有巨大的份额,是影响城市风貌、吸引人才居留、技术乃至资金集结的重要因素。城市园林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还凝结着现实的、历时的各种自然、科学、精神价值。
五、城市绿化的美化作用与内涵
城市绿化为城市提供了绿色空间,美化了城市,把处于林林总总的水泥建筑群和构筑物,分割点缀的富有生机,绚丽多彩。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有着强烈的"与自然和谐"的心理愿望,或"回归自然"的野趣追求。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使自然美(天蓝地绿,气洁水畅,鸟语花香,和谐)出现在缺少自然氛围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同时使城市的硬线条、死板的几何图形得到柔化。因为树木本身的形状和色彩也是创造城市空间的一种景观元素,所以作为软质景观,绿化就是城市空间的柔化剂。
现代城市园林内涵的不同使园林不再为少数文人雅士或皇族服务,而是需要面向大众。现代的城市面貌、现代文化艺术讲究自由流畅,追求简洁明快。园林的变化不仅反映在园林面积的大小,还表现在形式。风格以及布局上的改变。尤其园林在现代更担负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任务,因而在种植上应注重满足保护及调节环境的功能需要,要求突出整体的美和大体量的美。同时在对园林的欣赏上,由于现代城市人整日被包围在灰色混乱的城市中,已厌恶了过分的人工环境,因而希望园林能够更为接近自然的环境,可望通过园林寻回日益失去的天然情趣,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现代人得自园林的感受亦由单纯的艺术欣赏转为对园林空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因而现代城市园林在大体上而言,应当体现的是一种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
六、北京城市绿化的必要性
随着北京城市的建设发展,北京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城市大气中氧气含量下降,有害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远远超出大气自然净化能力,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也与日俱增。目前北京地区三大污染源主要是燃煤污染、汽车污染和地面扬尘,造成1997年北京的烟雾日达到256天,1998年空气4级污染指数的天数达到20周,部分监测点甚至达到重度污染的5级,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已经由典型的煤烟型转化为煤烟型加汽车尾气型的混合型污染,北京已被国家环保局列为治理"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重点。
北京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既定目标,同国际标准相比,在环境、设施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距还是明显的,联合国生态与环境组织明确提出:衡量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主要是看人均占有多少公共绿地,并要求城市绿地达到人均60平方米为最佳环境。目前世界上绿化较好的首都有波兰华沙,达到人均90平方米(人口 160万),奥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达到人均70平方米(人口 23万),而北京仅为8.18平方米(人口 1300万),因此,加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与工作力度,提高城市中自然环境的比重,无疑是关系到北京城市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为此应该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把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一并考虑,按照建设科学的城市生态环境要求,合理提出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发挥大气环境本身自我调节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进而建成一个生态健全、环境优美的北京。
七、北京城市绿化和美化所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北京城市绿化建设发展很快,每年新增加绿化面积500多公顷,新栽树木200多万株,铺栽草坪100多万亩,增植攀援植物50多万株。截至1998年底城市绿化总面积为18682公顷,城市人均绿化面积为 28.87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34.91%;公共绿地面积为 494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为 8.18平方米;城市实有树木4394万株,草坪4001万平方米,宿根花卉达958万株,绿篱2519万株,道路绿化面积已达4000余公顷,居住区绿化面积已达2032公顷,花园式单位1708个,单位专用绿地覆盖面积7805公顷,已建成公园130余座,总面积4000多公顷,分布在全市18个区县,年接待游人1亿多人次,其中海外宾客370万人次。北京是建设部命名的全国首批"园林城市"之一,这对体现首都地位、改善首都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城市美化方面,规划者们有意识地坚持了"自然美",回避了机械呆板或纯几何图案式的布置,并按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法则,进行中国式的新园林创造,从而使城市生态环境美更明显地融汇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完美整体。北京天安门广场如此,首都机场如此,待完工的西单文化广场也遵循这一原则。
在北京的许多住宅小区周围建成了环境优美的居民活动园,上班族有了放松身心的休憩绿地,老年人有了锻炼的场所,儿童有了游戏的空间。在几个重要的商业活动区建成了规模可观的文化广场,如西单文化广场。几条主要交通干道上进行了绿化美化,如长安街。再将要建成或改造完成的街道两旁都可以看到绿树荫荫的景象。北京如我们所见到的,正一步步的向生态城市迈进。北京的园林绿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八、北京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
1.城市绿化在层次与结构上没有大的突破。近几年来,北京城市绿化面积增长较快,但大多是公共绿地的增加,而其他类型的绿地,如防护绿地、生产绿地、专用绿地等则较少。也就是说,强调了环境美化,而忽视了城市绿化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导作用,使城市绿化的综合水平始终未有大的突破。
2.绿化用地难以保障。我国现行的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当城市要扩大用地面积时,就必须向农民区征用土地,而且要付出一笔高昂的土地使用补偿费。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一部分,其用地来源也只能通过这条渠道。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使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主要投资主体。然而,城市园林绿地的征用大而广,耗资甚巨。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到2010年,北京的城市绿地面积要大到2763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4066.41公顷。从1995年的数据来看,拆旧要求我们要在15年内新增公共绿地2407.59公顷。要是按现行造价(约150万元/公顷)计算,需要投资36亿元(若再加上整地和维护管理费用,实际耗资要更大)。这么巨大的投资额,对于政府而言,无疑具有很大困难。
3.群众绿化意识薄弱。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们迫切的需要园林绿地,本市对外售票的公园,年接待游人量已经超过一亿人次,那些不售票的城市街头绿地每天要接待的市民则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另一方面,一些人侵占绿地、损毁绿地、不按规定比例建设绿地的事情却屡屡发生,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甚至有些建设规模很大,建筑标准很高,投资巨额的大型工建项目,也竟然不能按照法定比例留足土地进行绿化建设。仅根据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9年5月制定的《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中"典型调查表2"列举了30个典型公共建筑(其单项建筑面积最少者为1.34万平方米,最多者达 39. 4万平方米,其中绿地率为零者为 9个,绿地率不足 10%者为 10个,绿地率不足 15%者有 6个,其余 5个绿地率虽然超过了 15%,但是也远远达不到城市绿化条例所规定的绿地比例不得低于 30%的要求。
九、面向21世纪的北京城市绿化建设
1.绿化规划要有新高度北京的绿化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改变过去条块园林城市的模式,从单一的园林绿化,扩大到区域性生态系统的建设,既提倡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城乡一体的复合社会系统,实现自然--空间--人类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绿化规划要有新思路若使北京的城市绿化现状彻底改观,全面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就要对城市绿化的诠释赋予新的内容。即城市绿化已不再是单纯的绿地扩展和增加,而是逐步由单一的局部绿化、品种绿化、区域绿化向空间绿化、体系绿化、系统绿化过渡,要强调生物多样性原则和生态性原理,注重绿化的人文景观和人们休闲、生活的需求,追求绿化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从而满足人们返朴归真、同自然同生共存的美好愿望。
3.绿化的措施和办法
(1)做好首都的绿化规划工作,这是建设生态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北京要规划几条纵横交错的绿化带,使市区与郊区既分隔、又联系在一起。市区各主要区域应有与本区域人口数量相适应的区域园林,包括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广场绿地、街心花园或游乐园等等。郊区应有既与城市紧密相连、又能随城市建设发展同步发展的"城市森林",包括林场、苗圃、果园、花圃、各类防护林带等等。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大环境"意识,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襟怀。
(2)要按照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使北京的绿化格局形成以生态平衡为主导,以乔木为主体,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地带性植物为特征,以乔灌草藤复层结构为形式,以城乡一体化为保证的城市绿化系统,让绿色环抱城市,让城市坐落于绿色之中。为此,建议在在北京市区外围的公路一环--二环之间,建立环市区的绿色生态环。这个生态环中可建设一些公园带、森林带、高尔夫球场、运动场、植物园和树木园等,来提高植被覆盖率。这样既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又为公众提供了休憩、运动、娱乐和教育的场所。
(3)进一步加强规划市区范围内绿化隔离地区的绿化建设工作,使其真正发挥维护城市分散集团式布局的作用。绿化隔离地区的绿化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该地区的绿化将直接影响到全市绿化指标的实现。为避免新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市建设重点向远郊的转移而占用绿化隔离地区,建议将这些地区内现有的农田立法为"绿化保护区",实行法律保护,使绿化隔离地区成为永久性绿色空间。
(4)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工作。城市用地中一般居住用地要占到 35%左右,因此,其绿化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绿化率。从规划角度而言,不仅要保证绿地率在 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在1-2平方米,而且要在居住区周围搞绿化带(圈),即一个区是一个小绿环,一个大居住区就是一个大的绿化环。居住区人口规模在4万左右即可设一服务半径1000米,占地3.5-5公顷的居民区级公园,相邻的公园之间建立相互连通的绿色带状廊道。公园设置应临近街道,便于行人驻足休憩,中心地带植物以低矮草丛为主,以收到使人视野开阔的效果,不选择有刺、有毒、易引起过敏的植物种类;临街处主要种植高大乔木和绿草,使公园与街区和周围交通要道隔离,同时起到减噪除尘、防风调温和丰富景观的效果。 宅间绿地面积小,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要因地制宜,见缝插绿,采用花园型、草坪型、棚架型、庭院型等方式加强对这些星散绿地的开发,以构成丰富多彩的绿地空间。
(5)重视道路及高速公路绿化。道路绿化要合理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行道树,要充分利用分车带、隔离带、交通道、桥头绿地等。另外,道路绿化还具有遮荫防晒、减弱交通噪声、吸附尘埃等功能,其对改善城市卫生、美化市容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高速公路绿化对一个城市的绿化也十分重要,其两侧宽阔的绿化带可将公路的喧嚣与外界环境隔开,形成天然的隔音屏障。同时通过对植物的色彩、外形、种类加以配置,可以使其形成色彩缤纷,美景如画的长廊。
(6)重视商业区绿化商业区硬质铺装tL较多,人流大,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铺草纸商业区绿化应结合其环境特点采用大量的花卉进行装饰。可以各种颜色的观叶植物为主,通过不同的形式如摆在地上、放在桌上、挂在墙上、悬在空中等,创造出温馨惬意的氛围。其中植物造型手法要多样,可做成花篮即各种图案以吸引游人;硬质地面上可摆放一些古仆的花车和各种形状的有五颜六色花草的木桶、木筐等。此外,各种建筑小品上也可进行装饰,如灯柱上可悬挂垂吊植物,墙壁、栏杆上可装饰各种花卉,以增加绿色植物的空间感,如新建的王府井大街,就让顾客感到赏心悦目、轻松愉快。
(7)大力推广立体绿化。由于城市中高楼林立,线条生硬且阻隔视线,使人有一种置身于"灰色森林"的压力感。因此,21世纪城市绿化应是立体发展的。所谓立体绿化就是充分利用藤蔓植物设置棚架、绿篱、绿墙。这种在房前、屋后、墙边没有树冠生长和花卉成长条件的空间中,插种藤蔓植物的立体绿化方式,既能体现植物的独特生长方式,又可美化环境,而且其绿化效果也不比树木或草地差,还可以提高绿地覆盖率、绿视率,增加景观和生态效应,提高公众绿化环保意识。可采用墙面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多种方法增加绿视率,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消除因工作紧张、住房拥挤等引起的精神压力,还可以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小气候,发挥其生态效益及美学功能。
(8)加强绿化工作的法制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条例,并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我国及北京市都有绿化条例及绿化法规,但它们一般只规定了绿地与建筑面积的百分比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利于具体操作。建议再进一步补充、完善和细化各种绿化条例和法规。例如城市公园保护法中既要规定各种类型级规模的公园、花园,还要规定它们与居住区的距离等。这样做既能使城市绿化工作真正纳人法制化轨道,也便于管理和检查。
(9)园林事业的发展应加大科学技术的投人。目前我国的园林水平还很落后,栽培养护管理措施普遍较为粗放,传统的手工劳动仍占较大比重,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发展相当缓慢。因此,园林行业要有大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劳动力水平,努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科学素质,使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转到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上来。同时要抓好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基础理论的研究,为北京城市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动物养护繁殖技术的研究,推进、巩固和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等等,从而真正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园林绿地的发展。
(10)扩大园林绿化资金的来源渠道。园林绿化资金的来源渠道,除在城市建设维护费中按比例(12%一15%)正常提取外,还应争取国家税收回流的支持。同时,在城市各项基本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基金中,也应按比例抽取必要的绿化建设费用。 (11)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应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它的经营管理应本着服务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使游人在园林中能得到休闲、娱乐、教育等多方面的高质量服务,这样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十、结语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专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态的世纪。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和有毒化学品污染、臭氧层损耗、全球变暖等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类终于认识到,环境问题也是个发展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文明的问题。人类经过了多少个世纪的探索和努力,终于逐步认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提出了"地球在我们手中",要求人们采取更加切实的行动。为了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参照方案(UNCED)通过的《21世纪议程》,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限制人口增长,鼓励自然保护,改良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行3R原则,即减少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循环使用(recycle),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环境标志,采取源头控制,采用经济手段,增加环保投入,控制城市化进程。根据《2世纪议程》要求,中国正由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局牵头,组织52个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在联合国开发署的支持和帮助下,编制完成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区域,城市的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大量人工环境的建成以及由此带来环境污染等系列的负面影响,已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城市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作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城市绿化具有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城市绿化在通过"食物链"提供给城市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表现为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1.净化空气。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太阳光能在体内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城市绿化植物调节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比例平衡。避免了因城市人口多、工厂集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这是任何先进科学手段不能代替的。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呼出二氧化碳0.9kg,吸进氧气O.75kg,而每亩绿地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900kg,生产氧气600kg,可供1000人的需要量,即每个城市居民要有10平方米树林面积或25平方米的草坪面积才能满足必须的生存环境。在北京城近郊建成区493.9平方公里范围内,现有的园林植被每年可释放氧气295万吨,吸收二氧碳424万吨,蒸腾水量4.39亿吨,蒸腾吸热107396亿千焦。
2.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元凶",当烟尘通过绿地后,其中60%的二氧化硫被叶滞留,一般植物叶片含硫量可超过正常含量5-10倍,臭椿可达20倍,夹竹桃、广玉兰、银杏可达12-15倍。随着叶片的衰老掉落,新叶不断长出,二氧化硫也就不断被吸收。一棵柳树一天可净化二氧化硫127.8g,杨树可净化112.9g,刺槐可净化16.6g,试验结果证明,落叶树吸硫能力最强,常绿阔叶树次之,针叶树最弱。植物还可以吸收氟化氢、氯气和致癌物质安息香吡啉等有害气体,并具有吸收和抵抗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能力。
3.滞尘降尘作用。绿化植物枝繁叶茂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吸附、过滤的作用,特别是叶面粗糙带有分泌物的叶片和枝条,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经过雨水冲刷又能恢复吸滞能力。高大乔木枝繁叶茂,总叶面积大、粗糙,滞尘能力最强。草地也能吸附灰尘,并且可固定尘上。据测定,北京城区平均每公顷绿地滞尘量为1.518吨,当绿化覆盖率为10%时,空气中总悬浮颗粒下降为15%一20%,当绿化覆盖率为 40%时,总悬浮颗粒下降为 60%一80%。
4.杀菌作用。园林植物释放的分泌物还具有杀菌作用。经测定,王府井大街每立方米空气含菌量是中山公园的7倍,是香山公园的9.5倍,据法国测定:百货商场中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为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内为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一立方米污水流过30-40米宽的林带后,细菌减少一半。
5.降低噪音。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绿化植物可以降低噪音,当噪音投射到树叶枝条上时,能被反射到各个方向,使声波发生偏转和折射,从而减弱声能。如街道绿化树、乔木、灌木、草木均匀立体种植形成挡风墙,能起到很好的减声效果。经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10-15分贝,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绿篱和灌木丛能降低噪音5-7分贝,道路绿化也可降低城市交通产生的噪音。
6.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热岛效应是城市的共有现象,北京夏季城区平均气温比郊区高3-4℃。由于高大建筑物表面使太阳辐射增加许多倍,白天积累的热量,晚上又散发出来,引起城市的高温化,而园林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可以改善和降低气温。经测定,绿化覆盖率低于 37%,对气温的改善不明显,理想的覆盖率应在 40%以上,如果达到 50%,夏季的酷暑现象可根本改变。夏季草坪表面温度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马路低8-20℃,而冬季温度比裸露地面高4℃左右;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 10- 20%,行道树也可提高相对湿度 10-20%,有垂直绿化的墙面表面温度比没有的低 10℃,比内墙面低7℃。
三、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其价值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就城市而言,这种趋势尤其严峻。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由人工建造的接近于自然生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和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提高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北京市植物园对其处于近郊的樱桃沟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表明:现已得到保存的植物种类有117科306属477种,并已纪录到在此生境中栖息繁衍的百余种路生脊椎动物,其中鸟类106种,浦乳类18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9种;初步整理的昆虫种类达到28目136科585种。物种丰富度的提高,标志着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中的另一重要贡献。园林绿地系统的这种功能实质上也是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的一种恢复和挽救,这种恢复和挽救对进一步发挥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城市绿化的社会价值
过去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总是处在软弱的地位。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城市绿化被列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1993年,国家计委《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国务院转发),要求"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城市绿化的第三产业地位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城市绿化作为第三产业,其产品的使用价值,是由自然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力共同创造的,其商品价格具有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二者并存的特征。城市绿化的影子价格,附着于公共产品,如制氧、调温、杀菌、滞尘等。其市场价格则由两部分组成:①有形产品直接形成市场价格,如施工、装饰、苗木花卉等调无形产品也能形成市场价格,如周边地价增值、周边服务业增收、旅游点门票价格等。 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有巨大的份额,是影响城市风貌、吸引人才居留、技术乃至资金集结的重要因素。城市园林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还凝结着现实的、历时的各种自然、科学、精神价值。
五、城市绿化的美化作用与内涵
城市绿化为城市提供了绿色空间,美化了城市,把处于林林总总的水泥建筑群和构筑物,分割点缀的富有生机,绚丽多彩。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有着强烈的"与自然和谐"的心理愿望,或"回归自然"的野趣追求。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使自然美(天蓝地绿,气洁水畅,鸟语花香,和谐)出现在缺少自然氛围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同时使城市的硬线条、死板的几何图形得到柔化。因为树木本身的形状和色彩也是创造城市空间的一种景观元素,所以作为软质景观,绿化就是城市空间的柔化剂。
现代城市园林内涵的不同使园林不再为少数文人雅士或皇族服务,而是需要面向大众。现代的城市面貌、现代文化艺术讲究自由流畅,追求简洁明快。园林的变化不仅反映在园林面积的大小,还表现在形式。风格以及布局上的改变。尤其园林在现代更担负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任务,因而在种植上应注重满足保护及调节环境的功能需要,要求突出整体的美和大体量的美。同时在对园林的欣赏上,由于现代城市人整日被包围在灰色混乱的城市中,已厌恶了过分的人工环境,因而希望园林能够更为接近自然的环境,可望通过园林寻回日益失去的天然情趣,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现代人得自园林的感受亦由单纯的艺术欣赏转为对园林空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因而现代城市园林在大体上而言,应当体现的是一种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
六、北京城市绿化的必要性
随着北京城市的建设发展,北京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城市大气中氧气含量下降,有害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远远超出大气自然净化能力,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也与日俱增。目前北京地区三大污染源主要是燃煤污染、汽车污染和地面扬尘,造成1997年北京的烟雾日达到256天,1998年空气4级污染指数的天数达到20周,部分监测点甚至达到重度污染的5级,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已经由典型的煤烟型转化为煤烟型加汽车尾气型的混合型污染,北京已被国家环保局列为治理"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重点。
北京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既定目标,同国际标准相比,在环境、设施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距还是明显的,联合国生态与环境组织明确提出:衡量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主要是看人均占有多少公共绿地,并要求城市绿地达到人均60平方米为最佳环境。目前世界上绿化较好的首都有波兰华沙,达到人均90平方米(人口 160万),奥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达到人均70平方米(人口 23万),而北京仅为8.18平方米(人口 1300万),因此,加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与工作力度,提高城市中自然环境的比重,无疑是关系到北京城市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为此应该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把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一并考虑,按照建设科学的城市生态环境要求,合理提出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发挥大气环境本身自我调节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进而建成一个生态健全、环境优美的北京。
七、北京城市绿化和美化所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北京城市绿化建设发展很快,每年新增加绿化面积500多公顷,新栽树木200多万株,铺栽草坪100多万亩,增植攀援植物50多万株。截至1998年底城市绿化总面积为18682公顷,城市人均绿化面积为 28.87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34.91%;公共绿地面积为 494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为 8.18平方米;城市实有树木4394万株,草坪4001万平方米,宿根花卉达958万株,绿篱2519万株,道路绿化面积已达4000余公顷,居住区绿化面积已达2032公顷,花园式单位1708个,单位专用绿地覆盖面积7805公顷,已建成公园130余座,总面积4000多公顷,分布在全市18个区县,年接待游人1亿多人次,其中海外宾客370万人次。北京是建设部命名的全国首批"园林城市"之一,这对体现首都地位、改善首都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城市美化方面,规划者们有意识地坚持了"自然美",回避了机械呆板或纯几何图案式的布置,并按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法则,进行中国式的新园林创造,从而使城市生态环境美更明显地融汇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完美整体。北京天安门广场如此,首都机场如此,待完工的西单文化广场也遵循这一原则。
在北京的许多住宅小区周围建成了环境优美的居民活动园,上班族有了放松身心的休憩绿地,老年人有了锻炼的场所,儿童有了游戏的空间。在几个重要的商业活动区建成了规模可观的文化广场,如西单文化广场。几条主要交通干道上进行了绿化美化,如长安街。再将要建成或改造完成的街道两旁都可以看到绿树荫荫的景象。北京如我们所见到的,正一步步的向生态城市迈进。北京的园林绿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八、北京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
1.城市绿化在层次与结构上没有大的突破。近几年来,北京城市绿化面积增长较快,但大多是公共绿地的增加,而其他类型的绿地,如防护绿地、生产绿地、专用绿地等则较少。也就是说,强调了环境美化,而忽视了城市绿化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导作用,使城市绿化的综合水平始终未有大的突破。
2.绿化用地难以保障。我国现行的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当城市要扩大用地面积时,就必须向农民区征用土地,而且要付出一笔高昂的土地使用补偿费。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一部分,其用地来源也只能通过这条渠道。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使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主要投资主体。然而,城市园林绿地的征用大而广,耗资甚巨。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到2010年,北京的城市绿地面积要大到2763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4066.41公顷。从1995年的数据来看,拆旧要求我们要在15年内新增公共绿地2407.59公顷。要是按现行造价(约150万元/公顷)计算,需要投资36亿元(若再加上整地和维护管理费用,实际耗资要更大)。这么巨大的投资额,对于政府而言,无疑具有很大困难。
3.群众绿化意识薄弱。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们迫切的需要园林绿地,本市对外售票的公园,年接待游人量已经超过一亿人次,那些不售票的城市街头绿地每天要接待的市民则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另一方面,一些人侵占绿地、损毁绿地、不按规定比例建设绿地的事情却屡屡发生,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甚至有些建设规模很大,建筑标准很高,投资巨额的大型工建项目,也竟然不能按照法定比例留足土地进行绿化建设。仅根据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9年5月制定的《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中"典型调查表2"列举了30个典型公共建筑(其单项建筑面积最少者为1.34万平方米,最多者达 39. 4万平方米,其中绿地率为零者为 9个,绿地率不足 10%者为 10个,绿地率不足 15%者有 6个,其余 5个绿地率虽然超过了 15%,但是也远远达不到城市绿化条例所规定的绿地比例不得低于 30%的要求。
九、面向21世纪的北京城市绿化建设
1.绿化规划要有新高度北京的绿化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改变过去条块园林城市的模式,从单一的园林绿化,扩大到区域性生态系统的建设,既提倡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城乡一体的复合社会系统,实现自然--空间--人类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绿化规划要有新思路若使北京的城市绿化现状彻底改观,全面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就要对城市绿化的诠释赋予新的内容。即城市绿化已不再是单纯的绿地扩展和增加,而是逐步由单一的局部绿化、品种绿化、区域绿化向空间绿化、体系绿化、系统绿化过渡,要强调生物多样性原则和生态性原理,注重绿化的人文景观和人们休闲、生活的需求,追求绿化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从而满足人们返朴归真、同自然同生共存的美好愿望。
3.绿化的措施和办法
(1)做好首都的绿化规划工作,这是建设生态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北京要规划几条纵横交错的绿化带,使市区与郊区既分隔、又联系在一起。市区各主要区域应有与本区域人口数量相适应的区域园林,包括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广场绿地、街心花园或游乐园等等。郊区应有既与城市紧密相连、又能随城市建设发展同步发展的"城市森林",包括林场、苗圃、果园、花圃、各类防护林带等等。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大环境"意识,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襟怀。
(2)要按照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使北京的绿化格局形成以生态平衡为主导,以乔木为主体,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地带性植物为特征,以乔灌草藤复层结构为形式,以城乡一体化为保证的城市绿化系统,让绿色环抱城市,让城市坐落于绿色之中。为此,建议在在北京市区外围的公路一环--二环之间,建立环市区的绿色生态环。这个生态环中可建设一些公园带、森林带、高尔夫球场、运动场、植物园和树木园等,来提高植被覆盖率。这样既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又为公众提供了休憩、运动、娱乐和教育的场所。
(3)进一步加强规划市区范围内绿化隔离地区的绿化建设工作,使其真正发挥维护城市分散集团式布局的作用。绿化隔离地区的绿化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该地区的绿化将直接影响到全市绿化指标的实现。为避免新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市建设重点向远郊的转移而占用绿化隔离地区,建议将这些地区内现有的农田立法为"绿化保护区",实行法律保护,使绿化隔离地区成为永久性绿色空间。
(4)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工作。城市用地中一般居住用地要占到 35%左右,因此,其绿化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绿化率。从规划角度而言,不仅要保证绿地率在 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在1-2平方米,而且要在居住区周围搞绿化带(圈),即一个区是一个小绿环,一个大居住区就是一个大的绿化环。居住区人口规模在4万左右即可设一服务半径1000米,占地3.5-5公顷的居民区级公园,相邻的公园之间建立相互连通的绿色带状廊道。公园设置应临近街道,便于行人驻足休憩,中心地带植物以低矮草丛为主,以收到使人视野开阔的效果,不选择有刺、有毒、易引起过敏的植物种类;临街处主要种植高大乔木和绿草,使公园与街区和周围交通要道隔离,同时起到减噪除尘、防风调温和丰富景观的效果。 宅间绿地面积小,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要因地制宜,见缝插绿,采用花园型、草坪型、棚架型、庭院型等方式加强对这些星散绿地的开发,以构成丰富多彩的绿地空间。
(5)重视道路及高速公路绿化。道路绿化要合理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行道树,要充分利用分车带、隔离带、交通道、桥头绿地等。另外,道路绿化还具有遮荫防晒、减弱交通噪声、吸附尘埃等功能,其对改善城市卫生、美化市容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高速公路绿化对一个城市的绿化也十分重要,其两侧宽阔的绿化带可将公路的喧嚣与外界环境隔开,形成天然的隔音屏障。同时通过对植物的色彩、外形、种类加以配置,可以使其形成色彩缤纷,美景如画的长廊。
(6)重视商业区绿化商业区硬质铺装tL较多,人流大,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铺草纸商业区绿化应结合其环境特点采用大量的花卉进行装饰。可以各种颜色的观叶植物为主,通过不同的形式如摆在地上、放在桌上、挂在墙上、悬在空中等,创造出温馨惬意的氛围。其中植物造型手法要多样,可做成花篮即各种图案以吸引游人;硬质地面上可摆放一些古仆的花车和各种形状的有五颜六色花草的木桶、木筐等。此外,各种建筑小品上也可进行装饰,如灯柱上可悬挂垂吊植物,墙壁、栏杆上可装饰各种花卉,以增加绿色植物的空间感,如新建的王府井大街,就让顾客感到赏心悦目、轻松愉快。
(7)大力推广立体绿化。由于城市中高楼林立,线条生硬且阻隔视线,使人有一种置身于"灰色森林"的压力感。因此,21世纪城市绿化应是立体发展的。所谓立体绿化就是充分利用藤蔓植物设置棚架、绿篱、绿墙。这种在房前、屋后、墙边没有树冠生长和花卉成长条件的空间中,插种藤蔓植物的立体绿化方式,既能体现植物的独特生长方式,又可美化环境,而且其绿化效果也不比树木或草地差,还可以提高绿地覆盖率、绿视率,增加景观和生态效应,提高公众绿化环保意识。可采用墙面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多种方法增加绿视率,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消除因工作紧张、住房拥挤等引起的精神压力,还可以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小气候,发挥其生态效益及美学功能。
(8)加强绿化工作的法制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条例,并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我国及北京市都有绿化条例及绿化法规,但它们一般只规定了绿地与建筑面积的百分比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利于具体操作。建议再进一步补充、完善和细化各种绿化条例和法规。例如城市公园保护法中既要规定各种类型级规模的公园、花园,还要规定它们与居住区的距离等。这样做既能使城市绿化工作真正纳人法制化轨道,也便于管理和检查。
(9)园林事业的发展应加大科学技术的投人。目前我国的园林水平还很落后,栽培养护管理措施普遍较为粗放,传统的手工劳动仍占较大比重,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发展相当缓慢。因此,园林行业要有大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劳动力水平,努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科学素质,使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转到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上来。同时要抓好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基础理论的研究,为北京城市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动物养护繁殖技术的研究,推进、巩固和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等等,从而真正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园林绿地的发展。
(10)扩大园林绿化资金的来源渠道。园林绿化资金的来源渠道,除在城市建设维护费中按比例(12%一15%)正常提取外,还应争取国家税收回流的支持。同时,在城市各项基本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基金中,也应按比例抽取必要的绿化建设费用。 (11)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应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它的经营管理应本着服务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使游人在园林中能得到休闲、娱乐、教育等多方面的高质量服务,这样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十、结语
自然的宁静、现实与生趣对都市人来讲是可贵的,绿色生命赋予我们太多现代文明无法给予的生活情趣,绿化的城市让人们离自然更近了一步。
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和文明标志。城市绿化能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新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规划的布局质量,保护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吸引投资,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作为迈向新世纪的大都市,北京的绿化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可以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城市绿化与美化水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达到先进水平。
作者简介
贾丽 赵毅 北京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