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关于我国人文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与对策

admin 2005-04-05 来源: 网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环保工作有了很大发展,认识上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环保工作有了很大发展,认识上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本文主要以安徽为例,仅就我国人文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问题的对策,作一探讨,发表一点管窥之见。求教于同行和社会各界。

  一、存在的问题

  人文生态环境简称人文环境或文态环境或文化环境,亦即人文景观,是历史形成的,是劳动创造的,是智慧结晶,是前人留给后人代代传承发展的宝贵财富。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古建筑破坏严重。如合肥市是著名的“三国故里,包拯家乡”也是李鸿章、段琪瑞、杨振宁的故乡,李合肥、段合肥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名扬天下。所以,说外国人不知道中国有个合肥是不对的。只能说明他对历史的无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着“铁打庐州城”美名的合肥古城却在1958年“大跃进”时毁了。如今连幸存的古建筑也极少,历史文脉已不复存在,以致连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评不上,不得不把“五里飞虹”(即“五里墩立交桥”)、“花园街”、“长江灯饰”滥芋充数列入“合肥十景”,令人啼笑皆非。又如驰名中外的“徽州民居”,过去是遍地皆是,难以计数。如今,在黄山市范围内已不足5000幢,绝大多数村镇都拆得所剩无几,连著名的呈坎古村也都如此。这个以“明代建筑博物馆”著称的千年古村,地级黄山市成立时还有清代建筑300多幢,明代建筑36幢(其实不止),其中被誉为“古代高楼大厦”的三层楼就有10余幢。当年江西发现1幢三层楼,还以为是我国唯一的,曾轰动全国。呈坎有10余幢三层楼,却无人知晓。如今,呈坎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加在一起也不足100幢。再这样下去,这个“明代建筑博物馆”就要不复存在。被我国著名古建名城保护专家郑孝燮(1916-)尽情讴歌的“田园古村呈坎”就要不复存,代之而起的便是“田园新村呈坎”。

  2.文物古迹毁坏流失严重。过去的安徽尤其是徽州,历代名所有人字画、陶器、瓷器、金器、银器、玉器、文契、古书、族谱等等不计其数,有的大户人家竟比北京故宫还多,由于兵灾,特别是10年“文革”浩劫,如今已所剩无几,并且依然在继续遭受人为破坏和流失。盗墓、偷盗公家和私人文物的事件时有发生。许多古建筑的砖雕、木雕也被洗劫一空。

  3.破坏性建设随处可见。如歙县西干山风景区,“文革”时建了个树脂厂,工厂烟囱要与宋代“长庆寺塔”比高低。又如屯溪三江汇合处的牛壑低,宛如上海外滩公园一样,为城市空间视廊交汇处,清华大学将其规划为“公共绿地”,这无疑画龙之晴之笔和最佳选择。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这里竟建起了高达19层的“花溪宾馆”,从三个方向将所有视线挡死。专家教授无不批评“这是插在屯溪心脏部位的一把尖刀”。又如铜陵市,不顾城市规划部门的强烈反对,把大型水泥厂建在长江大桥头。不仅大刹风景,而且还使工厂周围黄金土地无法合理开发利用。合肥、芜湖、池州、凤阳也都有此类破坏性建设之典型实例。

  4.仿古建筑泛滥。一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不惜花重金搞仿古一条街。如歙县古城在“国保单位”“许国石坊”附近的胜利广场兴建了类似合肥城隍庙那样的“徽园”,把古城唯一幸存的空地塞满。而且体量太大,风格也不同于古城现存古建筑,因而破坏了古城整体风貌。又如微州区在芜屯公路一侧兴建了“徽州文化园”,国内复制有“雄村文昌阁”和10余座著名石坊,让假古董与近在咫尺的真古董唱对台戏;还有游人在参观“棠樾碑坊群”必经之地兴建了仿古商业街,呈坎村在文献祠南大田里搞大开发,目的也是如此。群众无不讽刺地说:“古城快变新城、古村快变新村了”。

  5,向河湖要建设用地。如当年合肥市把“交通大厦”建在泄洪道上,致使城东区连年雨季被淹损失惨重。桐城、潜山、枞阳等县也都有类似吊脚楼那样的商场、宾馆、饭店等赌筑,直接建在河湖水面上的实例。为了向河湖要建设用地,合肥市不惜让“环城公园”的“银河”、“黑池坝”等宽阔水域,大面积缩小变窄,还把应该疏浚绿化的“二里河”变成“香港街”。尤其是贵池市擅自修改规划,把应该退田还湖的“齐山湖”水域,大面积改为建设用地,欲将“市中心区”与“齐山”连成一片。而且先斩后奏,已有2km2土地变成现实。此举不仅是对“齐山湖”风景资源的破坏,而且也严重削弱了“齐山湖”调蓄长江和城市洪水的能力,使低洼地建成区生态环境脆弱化和防洪形势变得严峻起来,非加大投入不可。还有“九华山”,原来“九华街”有数个荷花池连成一片,身临其境,一派“莲花佛国”景象,如入仙境,令人浮想连翩。如今,一个个荷花池变成了一个个停车场。身临其境,已是一派“城市化”景象,真是大刹风景,令人不堪回首。

  6.蚕食公共绿地严重。如芜湖赭山公园原有800多亩土地,“文革”时被周围工厂学校等单位蚕食得只剩500多亩,“改革开放”后,省市领导又要划其“西园18亩”供学校作操场,城建园林职工据理力争,斗字了8年,才得以保住。又如“合肥环城公园”,不仅有“中日美术馆”、“亚明美术馆”等与包公和风景旅游无关的建筑建在其中,而且还把规划予留了30多年的“杏花景区”一大半土地变成了城市建成区,直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又如宁国市,把位于市中心的“小南山”变成了仓库和住宅区,使大好的公共绿地化为乌有。当年规划评议会上,我曾大声疾呼“还我小南山”可是呼吁没有用,大家没有接受。如今,却是后悔莫及。蚕食公园绿地不仅安徽普遍存在,其它省市也都一样。

  7.砍伐森林和古树名木。继“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大肆砍伐山林和古树名木之后,80年代“分山到户”又把山林砍光,90年代林业部门搞“二次创业”,安徽更是提出“5年消灭荒山,8年绿化安徽”口号,又在一些地力把大树吹光,小树小草烧光,树根挖光,再来种植千篇一律的松树杉树,以求“丰产”。结果是砍树容易种树难,致使千年古村呈坎,大面积山场变成黄土山,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如今10年过去,呈坎的万亩山场仍是荒草一片,只有一点稀稀拉拉的小树.到了21世纪,区镇政府又要“呈坎学广德”,大搞“砍树种竹”。结果又把有树的山场再次变成“火焰山”,使呈坎村的周围生态环境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再说历史文化古村四周竹海一片,其景观其涵养水土的功能,又怎能同色彩斑烂的林海相比?尤其是面刘呈坎那许多宏伟高大古建筑,其水利哪里来,我们又如何向游人解释?保护古村,不仅要保护古村的古建筑,还应保护好古村的周围环境。古建筑与周围环境应是一个整体,岂能只顾其一不顾其它。

  8.旅游景点贩卖假古董成风。安徽典型者要数黟县西递,西递以清代建筑著称,有“清代建筑博物馆”之誉,已列为“国保”和“世界文化遗产”。但多年来家家户户贩卖假古董,社会反映强烈,而对旅游景点贩卖假古董成风,许多专家学者批评商业气息太浓,有违当地实际生活,与景点固有的文化底蕴相矛盾,实在有待改进。

  9.旅游景点促销宣传脱离实际胡编乱造。如唐模村被胡乱宣传为“唐朝模范村”,“棠樾女祠”被胡乱宣传为我国“绝无仅有”的,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仅近在咫尺的呈坎村就有3个女祠,且均比“棠樾女祠”年代久远。那些知道“呈坎女祠”的人,面对这种错误宣传会怎么想?又如朱熹所言“呈坎双贤里”的“双贤”,明明是指他的好友罗愿、罗颂兄弟俩,可是许多宣传材料却说是“罗汝楫、罗愿父子俩”。在封建社会,父子能称“双”吗?岂不是笑话!呈坎“罗东舒祠”“国保单位”明明是指整个,却胡乱纂改成其第四进“宝纶阁”为“国保”。更可笑的是,还有文章把“罗东舒祠”和“宝纶阁”并列成2个“国保单位”,以致出现呈坎“一祠双国保”和“一村三国保”奇谈怪论。还有“屯溪老街”明明是民国以后逐步恢复起来的,却被宣传为“当代宋街”,“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有无限拔高之嫌。还有古老微州是个很封建、很传统的地方,有“朱熹故里”、“东南邹鲁”之谓,西递村竟在封建社会的卫道士、开封知府胡光照的“进士第”的所谓“绣搂”(实为房主人看书、品茗、观景、下棋、弹唱之阳台)上表演“小姐抛绣球”,让小姐自己选择如意郎君,这不是拿老祖宗开玩笑吗?

  10.不文明不道德行为随处可见。如毁坏公物(包括毁坏路灯、坐椅、垃圾箱等),攀登树枝,乱摘花草,偷盗公物、公用设施(包括道路雨水井铁盖、电器设备、通讯设施、甚至铁路设施——那是要车毁人亡出人事故的等等),随地大小便(不仅连亭榭的坐凳上、楼板上有大小便,而且连古塔顶层都有大小便),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垃圾(几乎一切公共场所包括住宅的楼梯过道都能看到垃圾)等等,实在是大刹风景,让人倒胃口,这是对人文环境的一种直接污染和破坏。

  11.文化垃圾随处可见。如公园风景区亭榭的墙上被乱涂乱画得一塌糊涂。还有柱子、树上、竹子、石头上,也都有人刻写“XXX到此一游”字样,还有贴在墙上、电杆上、树上甚至楼梯阶级的污染广告和牛皮癣广告以及公厕内的低级下流、不堪入目的漫画、打油诗等,也无一不是对人文环境的一种污染和破坏。

  12.以名山取代行政区划原有名字。这恐怕是“改革开放”以后大陆独有的一种文化倒退现象。而且,这股风首先是从安微刮起来的。那就是继太平县设立县级市,取名“黄山市”之后,徽州地区设立地级市,又叫“黄山市”,只是同时把县级“黄山市”易为名“黄山区”罢了。这股风以后就刮到全国。但是,没有一个地方改名比“徽州”易名“黄山市”反应更强烈,以致以后“要求恢复徽州”的“两会”提案与日俱增,举世瞩目。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微州”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且也是一个历史概念和一个文化概念。只要提及“微州”,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徽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独特的文化。“黄山”只是“徽州”的一座“山”,只有“微州”可以覆盖不了“黄山”,而“黄山”是无论如何也覆盖不了“徽州”。既然“微州”改市,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叫“徽州市”和理直气壮地突出“徽州文化”。因为,“安徽”的“徽”字,就来自“徽州”,“安徽”不能改名“安黄”。尤其是安徽旅游业的真正王牌是“徽州文化”,现在易名“黄山市”,只能突出“黄山”自然景观,而把“徽州文化”独有的人文景观给抹刹掉.正因如此,以致“黄山市”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安徽只知打“黄山牌”,而不知打“徽州文化”牌。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回良玉来安徽,才提出“要做好徽文章”。然而直到现在,省政府决策者仍不知道打“徽州文化”牌,更不知道“徽州文化”才是安徽旅游的真正“王牌”,“黄山”牌只是“徽州文化”这张“王牌”中的一张“子牌”或者说“是其组成中的一部分”。为了打“黄山牌”,以致出现皖南处处皆“黄山”的奇怪现象。这股行政区划名被名山随意取代的歪风,不能不说也是对人文环境的—种污染和亵渎。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缺乏珍惜善待文化遗产意识。上面所述种种人文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生在下面,但根子却在上面。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就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梁思成说:“主席讲以后从这里望去要一片烟囱林立”。当时,梁思成就如同被当头—棒一样给打懵了。他怎么也想不通作为解放者为什么要把刚刚回到人民怀抱的“北京古城”毁掉。于是和南京陈占样联合拟定了著名的“梁陈方案”,建议“保护北京古城,作为政治中心、历史博物馆和旅游城市,另辟新区搞建设”。并不顾友人劝阻,冒着被打成右派之危险,向周恩来递交了这个方案。然毛、周对此方案却不屑一顾,决意对“北京古城”实施改造。到了1958年“大跃进”,这股对旧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歪风即蔓延至全国,致使我国多少古代都城、州城、府城、县城毁于一旦。有着“铁打庐州城”美誉的“合肥古城”就是在曾希圣手上于“大跃进”时毁掉的。为了“钢铁元帅”升帐,又不惜在全国范围内大砍森林和古树名木拿来炼钢,结果把好钢好铁,而且其中许多还属于文物,也都统统拿来炼成废铜烂铁,致使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遭受到史无前例的极大破坏。1966—1976年的10年“文化大革命”,更是把老祖宗留下的大量风景名胜、古代建筑和文物古迹统统看作“四旧”和“封资修”遗物毁于一旦,连个响也没有听到,此乃实足的败家子行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并没有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从中汲取必要的教训。而是任这股“文化大革命”流毒继续毒害着人们的灵魂。同时,我们在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之时,又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地把外国早已被淘汰的落后的东西甚至是丑恶的东西也引进了进来。如“高楼大厦”林立,使城市固有的“天际线”不复存在,这本是坏事,可许多决策者却把“高楼大厦”视为现代化的标志,以致把许多古建筑拆个精光,让“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搬来“香港风貌”,使我城市传统建筑风貌化为乌有。这是实足的崇洋迷外思想作怪的结果。正是由于思想意识的错位,才导致我国上至中央,下至平民百姓,都不知珍惜和善待我国的文化遗产。  

  2.个人至上,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人要怎样就怎样,谁也管不着,还是“造反有理”那一套。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就会目无法纪,干出许多害人又害已的蠢事来。领导干部目无法纪,就会知法违法,独断专行,我行我素,随意决策,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挫折和损失。而且职位越高,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亦越大。  

  3.没有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如果群众这样,就会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与政府方针政辈对着干。如果领导干部这样,就会一叶障目被困难吓倒,畏首畏尾,不敢作为,不能带领群众冲锋陷阵。或者分不清轻重缓急,胡乱决策,瞎指挥,蛮干到底。如有位常务副省长说:“现在老百姓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还谈什么古建筑保护”。根本认识不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意义。很难说他是真的把“老百姓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放在心上还是被这点困难所吓倒,也许只是一种借口。又如当年铜陵市委书记对城建规划部门同志说:“如果把水泥厂项目搞跑了,我拿你们示问”。明显的是这位书记只看到水泥厂的工业产值,却看不到合理规划布局对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结果,硬是把一个大型水泥厂不该建地建到了长江大桥头,致使水泥厂周围黄金土地不能合理开发利用,悔之晚矣。堪称是一叶障目之典型。  

  4.法律法规不健全。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想管管不了。即使管了,也就是批评几句,罚款若干,拘留数日或监禁数年了事。法律法规不建全,一是容易被人钻空子,对某些人和事没有约束力。二打击不力,不能起到教育威慑作用。一些人今日被罚明日又故技重演,拿他没有办法。甚至还有人被罚被监禁后,竟对举报人、执法员行凶报复。法律法规不健全,必然无法叮依,执法不严,起不到教育规范人民行为的作用。  

  5.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必然导致无人管、管不了,有利的事就抢管,无利的事就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意去管。如过去环保部门对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真正涉及环境保护的要害问题不管不问,而只知管三废污染收费。水利部门也是只知修堤筑坝。林业部门更是只管砍伐森林和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建设部门主管风景名胜区,由于涉及林业、宗教、交通、旅游、粮食、邮电等部门,结果这些部门都来抢着管。谁后台硬,谁更有钱,谁就说了算,导致各家政策互相打架。以致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处于无政府状态,破坏性建设屡禁不止。  

  6.干部素质不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素质不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干部素质不高,必然不懂装懂,自以为是,根本谈不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徽州区就有少数干部讲大学的规划、专家教授的意见,如果与领导(不是指过去的领导,而是指今日他的领导)意图相违背,没有得到领导的同意,都是不能算数的。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专家教授的意见根本听不进去。又如当年铜陵市就有领导讲:“有战争,就会有牺牲。为了发展工业,就会有污染。我们愿意作出牺牲”。表面上看,是拿大道理压人,而骨子里是根本不把规划部门正确意见放在眼里。为了自己的所谓“政绩”,可以置老百姓于死地,让老百姓作出无谓牺牲。  

  7.干部使用不当。如一些地方,学农的分管工业,学工的分管农业,学经济的分管计划生育,学美术的分管统战工作等等,分工不合理现象很普遍,不能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发挥其专长.还有一些地方,今日把干部调去管农业,明日又调去管工业,后天又调去管卫生,再后天又调去管商业,以为干部是万能的。还有一些地方,干部出了问题,就在平级范围内调来调去。有的干部被认为思想好、能干,也是调来调去。但调一次,就升个一级半级,这是任人唯亲,人事腐败的表现。由于不能知人善任,必然导致外行领导内行,给工作带来损失。

  8.缺乏监督机制。如古建筑保护、名胜古迹保护、环境卫生市容管理等,明知有关部门管理不力,却奈伺不得。一些所谓的“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检查团一来,明知下面是在做表面文章,却不去探入检查,甘心被欺骗。自然下面也明知检查团是例行公事,完成任务的。所以,也就明目张胆地予以应付。如一些“卫生城市”,不仅平时卫生很差,而且铁路、公路沿线和城乡结合部以及一些住宅大院等,长年垃圾成堆,粪便污水横流,检查团根本没有深入检查。

  三、对策  

  我国人文生态环境的问题都摆出来了,原因也基本找出来了,今后怎么办,我以为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古建筑保护。我国的古建筑包括“北京四合院”、“徽州民居”、“陕北窑洞”、“闽西土楼”、“广东雕楼”、“桂北民居”、“新疆一颗印”等等,已经为数不多,故应倍加珍惜。(1)要加强保护,而且是“全面保护”,不能再允许一幢幢地毁了。对古建筑集中的地方,如西递、呈坎等村庄,则应强调“整体保护”。对就地保护有困难的可以“易地保护”,但必须强调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能随意,更不能到处开花。(2)要进行测绘,建立档案。(3)要根据其文物价值大小,确定其保护级别。原来审定级别低的,要申报提高级别。(4)要加强维修。对“文物建筑”要尽量做到修旧如旧,延年益寿。而不是修旧为新,返老还童,改变其原来面貌。当然对“一般古建筑”,可以重在保护原有风貌,允许内部适当改造,以适应现代化生活需要。(5)要加强防火,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杆栏木构建筑,防火性能极差,一烧一大片甚至整个村寨。因此,要加强防火,避免火烧连营。(6)对老百姓无力进行抢修的“文物建筑”,国家要拨出专款,尽快买下来进行抢修,“不能见死不救”(国家级设计张开济语)。这条特别重要。  

  2.加强文物保护和文物市场管理。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和加强文物市场管理是相辅相承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扼制文物流失和文物贩子的不法行为,使文物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 加强名胜古迹和古建筑周围环境保护。首先是严禁破坏性建设再起。如工厂烟囱与古塔和塔式建筑与古塔、古建筑比高低、比大小等现象不能再有了。对一些不复存在的名胜古迹,可以选择其中知名度高影响面广者进行复建。如武汉“黄鹤楼”屡建屡毁。现在建在蛇山上的“黄鹤楼”就是解放后新建的,与过去的所有“黄鹤楼”在高度、体量上都不相同,但人们承认它.这个经验可以借鉴。在古建筑和名胜古迹附近随意开山采石,随意砍伐山林、古树名木等现象同样不能再发生了。今后在古建筑和名胜古迹附近,建设仿古商业街—定要从严控制,不能再让它泛滥成灾。  

  4.完善法制。要依据《宪法》制订出全套的法律法规。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要尽力完善,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真正解决问题。不能漏洞百出,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  

  5.完善管理机制。出了问题总要看相关部门、相关干部及时处理。该设立的机构要设立,该配置的人员要配足配齐。相关部门要紧密合作,不能互相推诿扯皮。处理问题要真正有效。???   

  6.完善监督机制。过去,一些部门工作不得力,人们奈伺不得。今后,要有一定机构和人员,对政府工作实施有效监督。要让群众有举报的地方,并给举报群众以满意答复。保证问题不会重复出现和让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  

  7. 加大教育科研和古建筑与文物古迹保护资金投入。10年“义务教育”国家应包下来,不能让家庭困难的儿童成为新一代的文盲半文盲。为了教育人、培养人,提高国民素质,还必须加大教育利研资金投入。古建筑和文物古迹是前人留给后人的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也是教育、科研、发展生产力、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倍加珍惜,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保护和深入研究。  

  8.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江苏、浙江一些旅游景点开发,一举一动都要请专家教授进行咨询,生怕什么地方出差错走弯路,给开发工作带来损失。所以,这些景点开发能够后来居上,一炮打响。而徽州的一些著名景点,尽管有着重量级的品牌,却老是旅游搞不上去。原因就是当地领导缺乏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这一条。只有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虚心倾听专家学者和群众的意见,才能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收到少投入、多产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9. 宣传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过去一些地方的宣传材料违背历史、违背事实,夸大其辞、胡编滥造,甚至达到不择手段的程度,虽然表面上看是为了旅游促销,但骨子里还是为了自己出政绩、扩大影响、抬高自己,甚至也是为了稿费。因此,对这样的笔杆子,一定要约法三章,领导和编审人员一定要严把关。累教不改者要坚决定人,并追究领导和编审人员责任。以后出宣传材料,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得胡编滥造。  

  10.要合理使用干部。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坚决克服“干部万能”、“领导万能”、“任人唯亲”等错误思想。对干部使用,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只有这样、才能尽力避免外行领导内行。  

  11.提高干部素质。俗话说“政策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只有干部素质提高了,才能通过干部去教育群众,带动群众素质的提高。为此,首先要教育干部认真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从中吸取教训,彻底肃清“文化大革命”否定历史、否定前人、否定传统、否定科学、否定知识就是力量的流毒。二要努力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古人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三要克服陈旧观念,如“先生产,后生活”、“先污染,后治理”等陈旧观念,一定要克服掉。四要努力工作,任何人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该做该管的事情,要坚决做好,负责管到底。要善于摸着石子过问,要敢想敢干敢于作为。提高干部,尤其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这一条非常重要。没有这一条,前面十条就统统变成废话。

  12、与时俱进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要提高干部素质,必然要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如果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还是一把手说了算,还是家长制,还是让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主宰国家的—切。那么,腐败就根除不了,人民当家作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则什么“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民主监督”、“为民办实事”、“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立法为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就统统免谈。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欲想撤底扭转被动局面,就只能是彻头彻尾的空想。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