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现代日本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念探讨

admin 2010-04-26 来源: 网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借鉴欧美的生活方式和设计理念,同时结合本国的国情和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发展起来的,从不排斥外来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在吸收中创新。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方面,不仅强调视觉艺术,更重要的是强调科技含量、新材料、新工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相结合、洋风和体、独具匠心,处处有设计、处处环境美。下面是编写者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考察研究的部分成果,通过作者个人的亲身体会与感受,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日本现代建筑环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借鉴欧美的生活方式和设计理念,同时结合本国的国情和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发展起来的,从不排斥外来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在吸收中创新。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方面,不仅强调视觉艺术,更重要的是强调科技含量、新材料、新工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相结合、洋风和体、独具匠心,处处有设计、处处环境美。下面是编写者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考察研究的部分成果,通过作者个人的亲身体会与感受,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日本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并与中国的现状做以比较研究,对于我国目前城市建设、建筑环境、空间艺术以及园林景观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一、城市建设--持续发展•整体美

  日本的城市建设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复苏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日本的国土狭窄,资源贫乏,加之战争的创伤和不可抵御的地震灾害,使当时的日本城市面貌千疮百孔,一败涂地。40年代末,日本对于如何生存下去这一命运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由于当时日本战败之后一部分日本国土被美军占领,当时恢复建设中、美国在日本土地上也开始为自己建筑兵营、住宅和各类城市配套设施,并且有些是按照美国的标准验收的,因此,当初的城市规划建设多少有点受美国的影响,日本把美国技术原封不动地搬过来之后,逐步结合本国国情和传统技术加以发展。当时日本通产省贸易输出局,把欧美有名的设计师请到日本传径送宝,同时又派出不少年轻有为的日本设计师到国外去学习先进设计和生产技术,特别是又受到德国包豪斯现代设计思想体系的影响,又有大批有作为的设计师去德国留学,回国后他们广泛地宣传了包豪思的思想和作品,对整个设计界影响很大。从此以后的日本经济建设开始复苏,特别是受欧美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的影响,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致力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不断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城市建设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开放性,多样性和延续性的发展空间。

  西方文化学者本尼迪克特曾在《日本文化的诸模式》一书中曾经描写过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日本人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这一切相互予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程度上表现出来。"在现代化的征途上,日本曾经全面向西方看齐,采用拿主义来冲击本民族的传统习惯,并在最高程度上将民族与现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断走向完美,这不仅是民族自身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日本民族最重要的财富,可以说在于它能适应于当今社会的千变万化,而不失其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别是在70年代初,日本的城市建设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发展转折;80年代中期日本城市设计大师甘粕雄治设计的作品"城市之门"获东京国际城市形象设计一等奖,其作品着重反映了城市建设与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与城市的历史及特定环境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成为日本城市文明的象征。当世界进入新世纪信息化时代,城市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日本著名建筑艺术大师丹下健三先生的挑战精神越来越旺盛,由他主持设计的"东京都厅大厦"和"都民广场"城市中心建筑,结合周围的环境和高低错落的下沉式广场,在设计的主体厅舍建筑造型的结构上,采用了大量的蓝灰玻璃和亚光花岗岩石材料,运用了现代的几何形态构成要素,以及单纯的江户图案交错排列成的城市建筑外观,对近现代设计中所缺乏的城市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共生共存加以强调,充分体现出东洋文化与西洋文化的有机结合,向人们展示新世纪城市建设与城市文明的超前理念,也给人以鲜明的整体感,显得十分高雅。

  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尽管大多是朝纵向发展,往空中寻找生路,但城市中的空地仍是与日俱减,而开发和利用这些空间的同时,应该给人们保留一定量活动空间,日本政府在城市建设中,一切从人的行为考虑出发,增加了不少城市生活的休闲空间,大大小小的街道与广场空间环境为人们在城市生活的阳光下聊天、喝茶、观赏和休闲,如日本东京,涉谷区的表参道、日本桥银座、千代田区的丸之内、东京湾的观赏旅游区、新宿区的商业步行街等,给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加之自动服务设施随处可见如:交通智能化的问询、解答、向导等;自动贩卖、自动售票、无人检票等高新技术的智能化管理等,给市民带来了许多方便和乐趣。在城市生活中还为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带来许多帮助,如盲人交通自助,几乎所有公共场志均有关爱弱者的自助配套设施,真正使他们享用与正常人平等权利和待遇。
因此,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开发,已不是简单的规划和美化的问题,而是把城市功能与城市文明,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要的是一种城市化进程可持续性发展,是城市生活质量与城市文化全面提升的问题,我们应当向先进国家学习和借鉴。

  二、建筑环境--洋风和体•纯净美

  "在一座城市中,如果只有高楼林立,那么它的建筑和空间是平淡无味的,一个没有欣赏建筑与环境的空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因此建筑的存在应研究和利用建筑用地和周围环境,而不仅只是考虑建筑单体的功能设计,因为它与环境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比其单体设计更为重要。以上是我在日本国立东京艺术大学留学期间与著名建筑师六角鬼丈教授讨论的中心话题。

  日本的国民经历了追求"物质"用有的时代。六十的代以后住房中充满了各种家用电器,使本来就小的居住空间显得更加拥挤了。七十年代以后,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达到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富裕之后价值观念开始变化,从追求有形的财富转变为追求无形的财富,日本民族最重要的财富,可以说在于它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千变万化,而又不失其民族文化的精神。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综合国力的强盛,拥有高科技工业和物质高度富裕的日本,在拼命追求物质的时期并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后,人们的价值和审美观也随之变化,从追求有形的财富到追求控掘和创造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生存环境,从而使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得很大的提高,至今不衰。这样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社会,实际上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现代观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尽可能地包融着民族文化精神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文明之国。

  在日本有许多颇具特色的建筑环境中如:东京新宿区的都厅大厦、大坂城的海岸建筑、京都奈良的传统建筑、上野公园的文化建筑、六本木的商业建筑、涉谷区代官山的自然派住宅以及目黑区的雅舒园旅游建筑等均采用象征、隐喻的设计手法,运用几何形态母题要素以及单纯的点、线、面交错排列组合处理,采用物体和形态的突出,尽量排除任何多余的痕迹。从而采用建筑细部处理的抑制手法来体现建筑的个性本质,并使建筑环境艺术具有简洁明快的时代感,并与之相互渗透协调,共存共生,又不失日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座落在日本东京池袋区的"东京文化艺术剧场"建筑环境,是文化娱乐的重要演示场所,由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仪信设计的,他结合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成为传统与现代融汇点的象征,有许多国内外重大的文艺演出和美术展示活动在此举行。整个建筑造型别具一格,在开阔的广场上拔地而起,再加优雅多姿的抽象雕塑,显得十分壮观。在建筑内部空间中,地上为九层,地下为三层是一座集演出、展览、休闲、交流、接待等多功能艺术交流活动于一体的文化性建筑,不仅满足大型音乐剧的演出,还可以展示多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并且还有多种用途的书道、花道、茶道等培训演示场所,以此来弘扬日本的传统文化,向人们展示文化艺术的新感受。

  三、空间艺术--小巧精适•实用美

  日本列岛国土狭窄,地处海岛弹丸之地,资源也十分贫乏。特别是土地面积和建筑空间更加有限寸土寸金,作为日本的设计师处于一种职业习惯,首先要在有的资源空间上大作文章精打细算,变有限空间为无限空间,并且充分发挥现有空间的使用与观赏价值,这就是日本设计师在营造空间艺术中体现出"小、巧、精、适"之特点;所谓"小",实际空间确实有限,并且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在小处大做文章,即小空间大手笔;所谓"巧",就是巧用空间、巧用材料起到物有所值,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最佳功效;所谓"精",就是精打细算、精益求精、耐人寻味,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期锦上添花;所谓"适",一切从适用的功效出发形式为内容服务,以人为主,物为人用,在空间营造处理方面,真正感受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处处方便周到,处处设计到位,使之达到多功能、高效率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

  位于东京池袋地区的"阳光大厦"商业空间,正是顾客经常光临的购物天堂,商城内交通便捷,现代化服务设施齐全特别是,上下交错的下沉式购物空间为顾客提供了许多方便,在满足许多购物功能的条件下,集贸易洽谈,商品售后服务和咨询,文化生活娱乐,观光旅游以及房产住居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商业空间环境。

  在创造室内空间时,设计师对表层选材和处理十分重视,往往强调素材的肌理,暗示功能性来突破框框。大胆地原封不动地表露水泥表面、木材质地、以及铝合金、钢铁等金属板材。人造复合饰面板材等。着意显示素材的肌理效果或本来面目并加以精密打磨,使这些现代技术加工的表层材料质感完全象用照相机拍摄的视觉效果一样,或象透过滤色镜观看材质一样的诉诸视觉的材料运用。这种过滤的空间效果具有冷静的、光滑的视觉表面层,它牵动人们的情思。在强调空间形态和物体单纯性和抽象化的同时还重视了空间中各物体的相关性,即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物与空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和谐的艺术空间。随着社会特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空间中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着统一整体之美,它应该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协调。

  四、园林景观--环境协调•自然美

  日本是亚洲大陆东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东临太平洋,北至鄂霍次克海,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列岛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从北到南全长约3000公里,山川险峻、河流众多、湖泊密布,绿化植被面积大,属海洋性气候,自然环境优美,被誉为"自然盆景国家"。曾记得我第一次乘座日本航空国际班机飞临日本上空时,透过舷窗见到的是排列有序,几何图案形的城市布局和造型别致的建筑物,层层叠叠地镶嵌在起伏变化的绿色山峦岛国之中,在湛蓝色海洋的衬托之下,这个文明富国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日本人民自古以来酷爱自然,因此在世界的园林景观艺术中具有它的独具特色,以洗炼简洁、优雅酒脱的风格所见长,巧妙地运用竹、草、树皮、泥土和毛石等天然材料,不仅合理地使用其形态和结构,并发挥其材料的物理特性,并且充分展现出本身材料的材质和色彩的自然美。竹节、木纹、石理经过匠师们的精心设计制作,均以纯素的形式交汇出日本园林景观艺术的内在魅力。日本匠师对自然材料潜在美的发掘能力,在世界上也是出类拔萃的。特别在日本的园林、神社、茶社、街区等公共交往场所,大都突出了所使用材料的原样、原色、原汁、原味,从而刻意强调日本的神道禅宗观念,他们以为自然中的万物是天地自然的恩赐,无须过多的人为装饰,完全保持其本身的自然纹理,再经过比例极为舒适的分割和组合,变得十分有条理和规整,从而显示出理性化的自然之美。日本的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白砂粒象征湖海,砂面耙成平行的曲线,犹如波浪万重,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形,则是柏岸惊涛,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娇娆多姿的草木,精心控制树形而又尽力保持它的自然生机之美。

  在日本的园林景观艺术中,经常看到园林建筑小品,它多与野趣庭园相结合,别有洞天,成为日本独具特色的风景建筑类型之一,其建筑体形是小而求变,内外均避免对称,除了一般的木柱、尊顶、泥壁、低门之外,还常用不加斧剁的毛石踏步或架茶炉。柱梁、檩、橡往往是带皮的树干,不求修直,要有刚柔兼具的弯曲形态和苍劲有力的纹理,以古掘夭矫的材质为上品。庭园一角经常可看到面积及小而造型奇特的日本式造景, 鹅卵石铺置一片,上面载一些植物并插入一个石凿的石塔灯,也有的放块打制成井口模样的不规则的粗毛石,并注入一些清水,上面还斜放一个木制的长把水舀,几块不规则的片石作踏步,架起一个微微拱起的小步桥……以此来暗示沉潜隐默的自然哲理的人文情趣。

  在当今现代化社会里,日本民族始终保持自己独特民族文化潜质,在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上,他们同样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并在最高程度上将两者之间融合在一起,就像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所讲的"和而不同",取长补短不断追求客观世界的完美,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征途上,日本曾经全面向西方国家学习,但始终不丢掉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不仅是本民族自身现代化的观念的需要,也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追求。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