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地到目的地》之可持续发展目的地:让我们正确地探索未来
当我们说起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我们立即能够联想到建筑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可呼吸的幕墙系统,地源热泵以及雨水循环……而在这些技术不断进步和叠加之上,我们更需要关注到更大尺度、更大范围内的“城域”整体的可持续思考。
01 城市是人类最大的发明
城市是人类最大的发明。但是在关于城市发展如何更加可持续地为后代创造福祉方面,我们在过去二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运动中,做得并不如意。
人类曾经试图在两个环节上改善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是均未获得成功。
其一,我们很难通过建立宏大的国家和国际叙事,来提出关于能源、气候、碳排放的行动纲领。
在2021年10月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第26次气候峰会上,世界各国领导人无休止地沉浸在贸易争端里那些崩坏的协议和承诺。但是对于全球真正的敌人——气候变化、能源问题、战争威胁,却没有拿出像样的举措。当利益的边界存在争议,真正的共同体变得岌岌可危,这是令人担忧的现实。
同时,一些科学家在联合国会议给出的持续的预测:“毫无疑问,人类的影响使得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对地球的大气、海洋、冰层和生物圈产生了急速的变化。”
那么,在领导人们赶来赶去开会的同时,除了无效的欢呼和鼓掌,我们的设计可以为身边的事物做些什么?
其二,我们很难通过改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富裕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肆意使用。
我们曾经天真地以为,只要生活水平提高了,碳排放就会相应的减少。但事实上是:从1980年开始的40多年里,人类肆意使用的自然资源比地球的再生能力快1.75倍。
发达国家个人在经济上所产生的排放是最贫穷国家的四倍,也就是说,较贫穷的国家不是资源问题的中心。反而,我们越是富有,我们产生的消费就越多,就越以自我为中心。
2021年我们向地球倾倒了21亿2千万吨的垃圾。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其中包括了倾倒的服装纺织品超过9000万吨,以及倾倒5000多万吨的电子垃圾。我们原本不需要这样过度地消耗它们。
我们需要是更多的风车和太阳能农场,以及更少的废物和核潜艇。
02 在“世界级的可持续叙事”中找到坐标与方位
如今我们真正需要亲身实践的,是在宏大的“世界级的可持续叙事”中找到最接近自己的座标和方位,并且不断努力去加以实现。
近年来,哥本哈根的指状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以一种“城域”的尺度思考了城市环境的整体生态修复问题;而在地球的另一个半球,建成不久的悉尼中央公园住宅和商业片区,也通过科技融合艺术的整体思维,提供了一处在大规模开发中顾及城市整体可持续方案的成功案例。
哥本哈根的指状公园规划
哥本哈根城市鸟瞰
哥本哈根滨水空间修复
悉尼中央公园社区开发,塑造了一个都市绿洲般的可持续生态形象
可感知太阳光强度的反射系统为社区节约了照明能源,也带来了视觉特征
在中国国内,安道设计作为一家跨学科的多专业集群,正在努力尝试着使用更广泛的触角去探知可持续的紧迫性和未来的有效路径,它集中表现在在面向超大尺度的城域设计时,所秉持的创意、策略、以及由此生长的可持续观念。
早在2011年起,安道在《走向大景观》(时代建筑副刊出版物)一册中,就明确提出了“多专业、跨学科设计促进项目绿色可持续”的工作设想,这一设想后来在行业中各个维度得到了验证。
每一个安道的作品,都是跨越景观、建筑、规划、生态、社会学等多学科体系的产物,它们共同呈现出一个超越普通设计尺度格局的宏观预测。如今,安道将“可持续目的地”锁定在更大维度的城市区域,希望通过具体有效的工作方法去影响城市的未来。
安道的可持续设计观念,在于三项具体工作哲学的体现,让我们用案例来加以诠释——
倡导循环经济:城市是大尺度的经济体,但是城市的快速发展往往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损耗,而当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产业格局出现变化时,城域发展如果不能积极地调和改善,就会出现不可循环的瓶颈。我们在面向可持续发展目的地的设计中,往往最先考虑的就是当地经济实体的可循环性和可延续性,并且对复杂的业态策划给出前瞻性的建议。
重构生态观念:城市不是人工改造自然的产物,而应是创造人工与自然共同相处的产物。这个观念影响着安道当下和未来对于城市核心本质的判断。在安道诸多“城域”尺度的策划和设计中,我们都会敏感地平衡建筑物、市政设施、与自然环境可能存在的共生关系,每每能够发现和探索出更为有机、更为生态的“目的地”形式。
设计修复未来:设计未来的最佳策略,首先在于弥补和修复我们曾经留下的各种隐患。在一个既已发达的复杂系统中,设计的使命不仅仅是创造未来,更是对历史和当下的正确修缮。在安道面向可持续发展目的地的研究中,每个案例都有着深入挖掘场地历史信息、缝合创伤、调和矛盾的精妙操作,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向一个可预期的未来面貌。
03 衢山岛渔火计划
岛斗复兴计划是对当地生活与产业发展的双重考量。口袋公园、街区计划、岛斗渔火,三个策略的递进关系描绘了可实施、可持续的岛屿未来破局之变。
衢山岛是目前舟山唯一没有通桥的海岛,从岱山去往衢山,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轮渡。这里也是原来的衢山县县政府的所在地,自1949 年后成为有着3 万人口的中心城镇。交通的不利,导致衢州岛的年轻人口流失,进一步加剧教育、医疗、就业产业的消沉,成为一个老人留守的岛屿——这也是如今中国很多城镇会面临的问题与困局。
我们的复兴计划将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口袋公园计划。口袋公园计划是植入城镇的丰富活动内容,来促进城镇的宜居性,带动这里的务工人员、产业人员成为新的岛民。
第二个步骤是街区计划。街区计划是恢复传统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消费内容,创造丰富而迷人的生活场景,进一步激发城镇活力。
第三个步骤是岛斗渔火计划。岛斗渔火曾经是所有衢山人最美的记忆,从轮渡码头到岛斗岸线的营造,从艺术、度假设施、新创意场所,来激发这里的活力,并为年轻人的创业与就业提供新的机会。
04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口袋公园计划
在“1分钟城市理念”指引下,依托绿色生态体系激活城市场景,构建全岛低碳生活网谱。
城市公共空间的弱化与退化,进一步助长了大量封闭式小区的产生。今天散落于城市的各种尺度、形式与质地的公共绿地把不同的社区结合成一座整体的城市,而大部分大型的公共绿地都属于交通或基础设施边缘的缓冲绿地,空间与视野开放,但并没有有效的提供人活动的区域,只是城市边缘空间或剩余的消极空间。
城市需要提供市民休闲、运动、交流、独处或互动的空间,让大家方便到达,感觉安全。我们要关注的不止是绿地,更是小型和散落的口袋公园、邻里公园和小型广场。当我们去植入不同的城市功能,如剧场演艺、户外健身、游戏互动、社交休憩、教育与生产时候,就会产生很大的价值,也构建了1分钟的低碳生活图谱。
05 苏州陆慕老街城市更新
在一个可被有效恢复和激活的城域环境中,以“工匠校园”的方式,再次唤醒了城市老街的目的地效应。
陆慕老街位于苏州城北,跨元和塘两岸,因唐代宰相陆贄的墓地在此,故得名。过去,这里能工巧匠辈出,烧窑,砖雕,缂丝,蟋蟀盆等绝技一度让这里繁花如锦——有600年历史的砖窑烧制的金砖,一直是皇家专用。
如何让这条江南水乡老街恢复活力?我们提出“工匠校园”的概念,为陆慕规划一种独特的、基于陆慕非遗文化为发展的核心模式,同时回应时代可持续和地方性的问题和责任。“工匠校园”充分整合了文化街区、广场、水系和绿道,不仅是一个集苏州地方特色的生活与工作空间,更是成为一处匠人学习、交流、展示的开放式“校园”。在一个可被预见的城域环境中,再次唤醒了城市生活的目的地效应。
06 钱塘绿环计划
它是新一代适应中国国情的“田园城市”的具体构想,也探索了未来都市可能存在的生态图底关系。
钱塘绿环计划给出了一个与哥本哈根公园系统类似的整体生态解决方案
面对文旅资源丰富的杭州市钱塘区,本案设计的精髓在于一个长达50公里的城市绿环,它是新一代适应中国国情的“田园城市”的具体构想,也探索了未来都市可能存在的生态图底关系。这是一个从城市格局出发的顶层设计,它串联起了城市未来需要填充和激活的很多节点,包括对该区域内的教育资源(研学核心区)的再造。
结语
在不断进化的绿色建筑技术之外,我们依然呼唤从更为整体的城市区域出发,思考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动态平衡,创造出未来的目的地效应。
总结来说,安道在可持续目的地的实践目标,是将循环经济纳入工作思考的首位,促进我国在土地资源开发上迅速成为一个重视资源、减少碳排放和减少浪费的社会。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利用闭环生产,使资源尽可能长时间地发挥其作用,以缓解气候变化、资源损耗和浪费
我们的每个城域可持续设计,均融合了当地的自然和文化,修复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将关注点从自然环境转移到社交和娱乐层面来延伸可持续的概念。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文化和自然资源成为了我们设计理念的驱动力。安道与政府部门、客户、合作伙伴共同意识到,确保自然和城市的互惠原则,有助于推动政府的对于城市的长期愿景,我们要尽全力推动并改变中国城市关于未来五十年发展的整体观念。在新冠状肺炎影响下城市恢复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去创造一种新的和谐的城市发展方式。
在新冠状肺炎影响下城市恢复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去创造一种新的具有可持续、有弹性、与自然环境紧密和谐的城市发展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