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老年人居住环境安全设计研究 | 讲座回顾
根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60岁以上人口占18.7%,65岁以上占13.5%,即将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安全是我们亟需关注的问题,而作为老年人主要生活空间——居住环境仍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系统归类并有效解决老年人居住环境中的安全隐患,需要我们细分老年人状态与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细微处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空间干预,进而逐步推进各个阶段的改造以使其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使用需求。
讲座现场合照
2022年10月13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新楼一层报告厅,迎来《景观设计师职业素养与事业开拓》系列讲座第五期。本期邀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适老建筑实验室主任王羽,为大家带来“老年人居住环境安全设计研究”主题讲座。
主讲嘉宾介绍
讲座内容回顾
中国院适老实验室与实验方法介绍
实验室依托病后康复情景模拟、人体工学环境参数模拟实验平台,进行老年人行为活动的参数采集与情景模拟,形成了“人体-行为-建筑-产品”四维参数体系,为更好提出老年人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解决方案进行实验研究,进而转化为实际产品与设计。
实验平台与实验室参数体系
实验方法图示
实验因素:老年人的状态与老年人的需求
随着具体年龄、健康状况、居住方式等因素的差别,不同老年群体之间的状态与需求差异很大。王羽博士将65岁以上老人分为低龄活力、高龄自理、介助介护超高龄、失能老人、失智老人五类。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现状与需求来提出环境解决策略。
实验方法:情景模拟与精细采集
1.情景模拟:模拟不同身体状态的老年人设施使用情况以进行调整;模拟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如手颤等优化部品设计适用性
2.精细采集:利用感官刺激采集器、眼动仪等采集老年人对色彩、气味、质感等刺激的反应
老人居住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室内空间
1.高差导致绊倒:老年人腿部机能与平衡能力退化易绊倒
2.照明不合理:老年人视觉感知能下降、瞳孔收缩能力,光线过暗易导致视线不清、灯光突然开启易导致眩晕
室外空间
1.楼栋出入空间:高差、积雪积水,未设置坡道、夜晚看不清台阶边缘、单元门难打开等
2.道路交通组织差:道路断面分区混乱导致人车混行、车辆距离居民楼近产生噪音影响,污染周边空气
3.道路铺装
(1)无障碍设计不连贯:只有局部的无障碍设计,如盲道、无障碍楼梯等
(2)道路空间尺度不合理:树木、灌木等占据通行空间有效通行距离不足,减速带阻碍通行
(3)地面铺装:不防滑,不平整导致磕绊
4.活动空间
(1)存在废弃空地:建筑间缝隙土地被私人占用,影响立面整体性
(2)活动场地边界消极:场地围合采用石材、金属等较消极的材质降低场地活力,也存在安全隐患
5.景观绿化
(1)老年特征考虑不足:道路交叉口种植尖锐针尖植物;枝叶延伸到道路影响通行;果树作为绿化树种,成熟果实掉落导致老人砸伤
(2)未充分发挥植物功能:未考虑植物景观对使用人群活动多样性与感官刺激的影响,景观互动性差
6.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对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的负面影响
老年居住环境安全环境梳理
居住环境安全设计策略
在居住环境安全设计主要分为适应性设计和干预性设计两种类型,我们需要根据所需改造的环境要素的特点、所需满足的人的需求展开不同类型的计。
1、适应性设计是指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态、生活习惯等,对居住环境进行再设计,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
2、干预性设计则是指通过对环境的更新与改善,得到促进环境安全的目的。
居住环境安全设计策略图示
室内环境适应性策略图示
王羽主任提出,适老化居住环境安全性设计改造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理解老年人随年岁增长在身体与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变化,例如老年人的移动速度会变慢、记忆能力会变差等……这些变化使得老年人在活动中有不同于青壮年的需求。理解这些变化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老年人在活动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才能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2.识别环境中潜在的、有害于老年人活动的要素,例如在社区的户外环境中,要控制车辆的运行速度,要注意路面平整度的维护,要保持足够的通行道路净宽,要在需要的地方增加无障碍设施等等
3.根据老年人身体状态不同,调整设计改造侧重点。不同年龄的老年人也会展现出不同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例如65岁的老年人很多依然充满活力、身心健康,他们可能更希望能够继续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而超过85岁的老年人身体衰弱或患有疾病的概率较高,他们不能进行高强度的活动,行动中需要器械辅助和养护等等……
4、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核心。王羽主任以工作室所设计完成的室外康复景观实验平台——屋顶花园为例,具体讲述了好的改造设计能够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该屋顶花园从五感体验出发,营造了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五大体验区,选择了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植被,采用可移动式花箱种植的方式,使这里成为了一个老年人可以休闲娱乐的空间。此外,这里还适合于社区不同年龄段的成员开展各类活动,例如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来此处开展植物科普教育;种植的蔬菜成熟时可以供居民一起食用…… 该屋顶花园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可以活动的良好环境,成为了社区居民之间沟通交流的一个媒介,有效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中国适老建筑实验室康复景观实验平台
同学心得体会
适老,“人本“设计而非“本人”设计
——李紫杨
适老设计已经是广泛共识,但什么是适老,怎么来适老,老年人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1.摒弃“本人”尺度,设“身”处地尺度的营造是设计的产物。大尺度的空间一样小尺度的安全感,标识的高度与老年人的需求匹配等等尺度细节极为重要。设“身”,是老年人的身体,处“地”,是现有空间的真实使用。
2.动态设计,适应性设计+干预性设计结合。适老不是一味的适应,需要在一定程度的干预,才是真正为了老年人,而非设计师一厢情愿。
3.低成本设计,模块化运用。成本是阻碍设计落地效果的一大重要因素,不论是在农村或是老旧小区、城市等空间内,需要的是低成本的设计落实适老化。一方面需要给予设计机构的指引,另一方面更需要从点滴而起的低成本改善。
现有的指引更多是指导设计机构进行设计,但适老需要众力而为,是否可以将成果更加轻量化、实操化
“适老化”并非一味地适应
——王宇轩
1.适应性设计&干预性设计
在王羽博士团队编制的居住环境安全设计策略中包括适应性设计与干预性设计两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部分重叠。适应性设计主要是根据老年人身体状态、生活习惯等载设计,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而干预性设计是通过对环境的更新与改善,达到促进环境安全的目的。
2.一味地适应就是一味地衰弱
生活中常常见到:长期不下楼的老人行动能力迅速退化,有了轮椅的自理老人很容易开始依赖轮椅,退休后又劝不出门的倔老人与社会产生隔离......王羽主任提到,要用环境去干预,达到维持、甚至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保持和延长老人活力、能行动能自理的状态。一味地将老人置于绝对弱势的位置上,长期看来并不利于适老效果。
3.适老化一直是动态的过程,避免过度适老化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的,且不同老年人存在显著差异。正如活力老人、弱能老人、失能老人等5类分类所展示的,适老化改造应匹配不同阶段和能力的老人需求。过度适老化的设计不但增加了制作成本,而且可能会被老人认为降低了他们的尊严感。
另外,“不是年纪越大需要的扶手越多”,可能到后期扶手变成了一种障碍,这说明精细化的适老化改造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无法一劳永逸,需要结合具体需求去把握尺度。
从一件小事做起
——陈瑞哲
王羽老师对老年人环境安全的关注是细致入微的,从她的讲座中,我感受到从一件小事做起的力量。什么样的事情才算"小事"呢?我认为就像王羽老师讲座中所关注的:包括具体的人,具体的空间,具体的数字,具体的应用。
-对具体人的关注能够使我们留意到老年人的需求差异,针对性地补足老人身体的不足,如腿患、手颤、眼疾、失智等。
-对具体空间的关注使我们在不同场所和外在条件下提出适应的策略,从卫生间到活动空间、从老建筑到新场所、从城市到乡村,解决好一个问题往往不需要普适的解决方案。
-对具体数字的关注则是我们应对不同情景的指南,老人的身体数据、室内外空间的尺寸、环境的照度,正是这些数字让我们的设计有更科学的依据和更精准的人性化尺度。
如果每一位设计师都能把这些具体的"小事"做好,我们所生活的空间还会存在"大问题"吗?
图:来自王羽老师讲座资料
文/版:刘可怡 苏婉仪
审核:叶艳宁 韩静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