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城市文明:基于自然的新桃源
主题演讲暨新书发布会
主讲
俞孔坚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时间
2023年10月22日(周日)下午2:00
地点
上海图书馆东馆阅剧场
主办
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
上海三联书店
协办
微言文化传媒
扫码预约
几十年的城市发展,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巨大改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钢筋混凝土打造的楼房越来越高,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越来越宽;城市公园与都市广场越加多样。但现代化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病”:交通拥堵、高污染、高耗能;脱离了自然与土地的城市生态脆弱……如何治愈“现代性”造成的都市创伤?如何重塑城市未来,让我们回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桃源之境”?10月22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一起,探索人居环境如何重归“生存的艺术”。
人是群居的动物,城市是社交的场所:为了爱情、友情和共同的兴趣,为了交易和交流的方便,人们选择了群居,这才有了城市。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许多人离开了乡城与土地,涌入城市。城市在不断建设,山丘成为平地,湖泊和湿地被填塞,城市拥有了绮丽的建筑、宽广的交通路网以及精贵的广场和装饰。
但是城市的生活却与自然界相疏离,充斥着钢筋水泥、高堤低坝、摩天大楼。生活在其中的人失去了交流,失去了可供交流的场所,如水边、树下、桥头、街道、市井、场院——为了追求“城”,我们却丢失了“市”。不断扩张的城市也在快速且不可持续地消耗着自然资源,高污染高耗能,生态脆弱。
我们的城市何以至此?城市文明是否还有另一种可能?——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和睦邻里关系、童叟无欺的平等人际交往、“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的通畅信息交流、“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物资共享理念。陶渊明笔下“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桃花源”,是否还能重现?
主讲嘉宾介绍
俞孔坚
浙江金华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学院创办者、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佛大学博士,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名誉博士。现为中国城科会副理事长,景观学与美丽中国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俞孔坚先生数十年躬耕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规划及风景园林设计等领域,对中国城市文明卓有探索与思考,将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 倡导生态优先的国土空间规划途径,提出通过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城乡生态与环境问题,并将其落实于二十多年的实践中,在全国二百多个城市和十多个国家主持实施五百多项工程,大量建成项目以生态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享誉国际,获大量国内外重要奖项,二十多个作品被收入欧美大学专业教材。被中组部和国务院侨办等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及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2020年,世界景观学与风景园林联合会授予俞孔坚终身成就奖——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2023年,因其在海绵城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规划设计方面的杰出贡献,俞孔坚分别获颁美国国家设计奖和奥伯兰德奖(Oberlander prize)。
相关图书
《大脚革命与新桃源》
俞孔坚著 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1月版
一场实践二十多年的“大脚革命”,探索人居环境如何重归“生存的艺术”。
一段关于“新桃源”的憧憬,反思人与土地、自然、生态的关系。
一次源自“天地人和谐”审美观的“大脚美学”之集中呈现。
点击//m.teenabolic.com/book/370.html购买
活动地点
上海图书馆东馆阅剧场
(出入口:上海市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阅剧场入口处)
请根据现场导引,或咨询现场工作人员,到达指定的活动场所。
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2号线(上海科技馆站3号口)、18号线(迎春路站4号口)
公交:640路、794路、987路、184路、浦东35路、浦东36路
友情提示
1、开场前,预约成功的听众请提前15分钟入场;
2、读者到馆后须提供本人预约信息;
3、入馆读者请按指示牌或听从工作人员安排,遵守馆内秩序;
4、谢绝读者携带各类食品和有色饮料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