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芙蓉小学海绵校园更新景观设计 | WADI(瓦地)设计
-
项目名称:北京城市副中心芙蓉小学海绵校园更新
-
项目地点:北京城市副中心
-
项目规模:22 667m²
-
设计公司:WADI(瓦地)设计 
-
建成时间:2019年9月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所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的一翼,将着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未来将形成“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清新明亮”的生态城市格局,形成“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结构。以大运河为骨架,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勾勒出12个民生共享宜居组团,芙蓉小学是01组团的核心地块,力图通过校园环境更新,构建可呼吸的海绵细胞体和“城市山林”。
城市副中心空间结构规划图 &项目区位图
芙蓉小学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东果园街北侧。项目红线范围面积22959㎡,是一所由通州区委区政府倾心打造的区域名校。
设计从2018年2月开始,根据海绵城市相关规划要求和建设初衷,场地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需要达到80%以上,年径流污染控制率(SS)大于51%,同时不仅解决雨水径流污染和排水不畅等问题,同时需要提升景观环境品质,改善交通组织,优化绿地空间,使旧的校园重新焕发新的活力,达到生态性、教育性和文化性并重。
场地现状概况
二、设计理念
项目注重海绵功能+创新教育模式的充分落地,使学生充分体验海绵科技和文化,与水环境和水过程进行互动,实现四个“海绵+”。
海绵+芙蓉文化:打造样板生态海绵校园+深入结合校园自身文化和教育理念
海绵+知行教育:创新型的设计有趣和实用的教育展示系统,比如“海绵大使”评选;增强学生对LID技术、湿地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罐等的做功原理认知,力求校内海绵设施由学生自行维护管理。
海绵+智慧校园:实现“智慧/智能校园”初尝试,将海绵监测、小气象站、海绵展示牌、小学课外创新活动相结合。
海绵+综合效益:海绵提升学校形象,景观改造结合场地使用空间,满足学校停车、出操等基本使用需求。
总平面图
三、项目亮点
校园更新共建设雨水花园1218平方米,台地净化长廊(滤池)181平方米,雨水回用池63.5立方米,透水铺装5326平方米、中心花园集水草坪289平方米。雨水降落至地块内绿地、硬质屋顶、道路、广场铺装等下垫面上,汇集形成地表径流,沿地势坡向雨水进入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排水沟、湿地长廊等LID措施,经滞、蓄、渗、净、用、排等过程,溢流和泄空排放雨水部分进入地下雨水管网排放系统。
整体设计鸟瞰图
LID设施布置图
海绵功能+自然体验分区图
主入口建成效果
中心花园俯瞰效果
台地净水长廊和收水草坪(下设回用池)
台地净水长廊工艺上选择串联多级型潜流滤池和清水芙蓉滞留塘,以水生、湿生植物打造小型湿地生态效果,平时负责对回用池中储存雨水进行循环净化。
台地净水长廊效果图
清水芙蓉滞留塘-荷花池呼应“思汇芙蓉,出于清水,秀之世界”的学校文化
雨天中的滞留塘
海绵内庭院建成效果
净水台地滤池循环出水口效果
学生观察净水台地流程
雨水花园建成效果
校区后院的带状绿化用地是重要的景观节点,此处将小农夫菜园和雨水花园一体化设计,辅以排水渗沟、雨水收集罐的节水措施,实现景观功能、生态功能、教育功能的深入结合。学生于这里亲近自然,学习种植蔬菜和使用雨水回用罐,在劳动中体会到收获的乐趣以及初步感受到人和大地的关系定位。
小农夫水资源综合利用花园建成效果
本项目是北京副中心第一个实现了海绵+创新教育的模式落地的设计,使学生充分体验生态科技和文化,与水进行互动,将海绵监测、小气象站、开心农场、湿地水轴和小学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实现了树立北京市生态海绵校园样板的需求。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北京城市副中心芙蓉小学海绵校园更新
设计单位:瓦地工程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建成时间:2019-9
项目规模:22667m²
项目地点:北京城市副中心
项目类别:景观设计类
设计团队:瓦地工程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南京市市政设计院
主创设计:吴昊
方案设计:陈赛、李辰、张子阳
海绵设计:袁军营、魏九群
施工图设计:杨静怡、张子阳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