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郭家耀:我们希望世博提供一种可操作、可复制、可实施的城市建设答案

admin 2011-09-23 来源: 网
郭家耀:奥雅纳ARUP董事、总经理;该公司参与了2010上海世博会丹麦馆、新加坡馆、韩国馆项目工程。

 

  郭家耀:奥雅纳ARUP董事、总经理;该公司参与了2010上海世博会丹麦馆、新加坡馆、韩国馆项目工程。

  LAC:对于上海的世博会,您最关注的是哪个方面?

  郭家耀:因为我本身是工程师,所以我对整个世博会的规划、整体运作、大量人流交通怎么解决,包括里面设施以及非常亮眼的一些建筑,还有这些建筑所采用的技艺,我都会很感兴趣。

  LAC:奥雅纳是怎样的机缘参与到上海世博的项目中?

  郭家耀:我们2004年就参与到上海世博的相关项目中了。因为当上海获得世博会的主办权之后,举办过一次国际性的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竞赛。我们与跟英国很有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Richard Rodgers一起合作,组成了一个团队来参赛。我们的团队在那次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现在上海规划馆还能看到当时方案的模型。在那个时候我们就提出世博应该是未来的生态以及可持续能源方面示范区,希望通过世博为未来的城市、生态、环境获得一些可衡量的指标,指引将来城市的发展。

  L A C:您能给我们具体地介绍在上海世博的建设中,奥雅纳所采用的一些新概念和新技术吗?

  郭家耀:我们对生态能源方面的建议有部分落实在世博总体规划中,包括地源热能、黄埔江水冷技术。我们提出对整个场地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做风向分析,从而确定世博园中的建筑坐向,以保证建筑的采光、通风以及对地源热能等尽最大可能地利用,这在世博后续的规划中也被采用了。

  L A C:您觉得上海世博中运用的这些尝试,能够再利用于城市其他的开发建设活动之中吗?

  郭家耀: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我们最终希望是通过世博的示范提供一种答案,这个答案是可操作、可复制和可实施的。例如我刚才提到的对风、光的利用,这些是免费的,它们都不需要高科技的仪器来满足。只是对规划前期的分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前期能有所考虑,在后期落实具体项目的时候才能将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LAC:您认为像世博会这样的大型建设活动,谁是最大的受益方呢?

  郭家耀:我觉得最大的受益方应该是市民。上海通过世博对城市经济、基础设施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市民也能对未来的城市、未来的生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也给外国的朋友一个理解上海的机会。它对上海未来很多年的城市发展,以及经济、文化应该都是非常有利的。

  L A C:除了上海世博,奥雅纳还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建设的很多项目,您是如何看待这样的大型活动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呢?

  郭家耀:当然这些活动比一般的商业活动要重要。它对于主办城市会形成强大的冲击。比如北京奥运,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建筑,历史文化也得到了推广。因为奥运项目采用了一些比较超前的、先进的技术,对设计人员、施工单位、材料都是一个非常高速的推进。这对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北京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因为奥运带来了非常有创意的东西。上海通过世博这样的主题,对城市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的意识将有很大的推动,我也希望上海成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个典范。

  L A C:您是香港人,现在又常住上海,您觉得香港和上海这两个城市适合怎样的活动呢?

  郭家耀:香港和上海从城市生活的节奏、生活方式这方面还是蛮接近的。我觉得两个城市有很多可以互相参考的地方。香港可能从经济活动来说比较活跃,但上海的历史文化保护要比香港做得好。我觉得香港特别是需要在文化方面有一些比较大的推动,因为你们可能听过香港是文化沙漠。香港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地方,但对自己中国文化的了解有一些欠缺。我觉得香港城市发展必须多一点对文化方面的补充。


  韩国馆
  
  
韩国馆架空于地面以上7m,地面为首尔的三维地图,相当于实际面积的1/300,反映了首尔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情景。底层的绝大部分为开放空间,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悬空的结构能起到遮阳的效果,展馆采用自然通风,一条长79m的人工河横穿展馆—如同汉江把首尔一分为二。韩国馆以钢结构为主,地基采用钢管静压桩,为展馆提供支撑,也便于世博会结束后的拆除工作,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展馆凌空而起,方便参观者在底层自由穿梭,尽情体验韩国风情。


 

 

  新加坡馆

  奥雅纳的结构工程师帮助建筑师实现了只用4根形状各异的立柱支撑起整个展馆的构想。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展厅通过贯穿上下的缓坡和楼梯连接起来,巧妙地达到平衡。新加坡馆是可持续设计的典范。夏天,上海的气温高达40°C,奥雅纳采用自然通风,调节一楼展览区和缓坡区的温度,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建筑结构有效利用了自然风向,将气流导向幕墙的通风口,并在顶部重新形成微风。展馆顶部和一楼的花园可以吸收热量,令人联想起闻名遐迩的新加坡热带花园景观。一楼还有冷水池环绕,内部空间高旷,并装有大型风扇,确保环境舒适。整座建筑大量使用了可回收利用的铝和钢等,有效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幕墙的建造成本,同时也减少了机电设备的使用。
 


  丹麦馆

  丹麦馆由奥雅纳的结构、机电和建筑物理工程师合力打造。为了提升结构强度又不增加钢材消耗,丹麦馆采用了钢板外墙面作为结构部件,提升动力性能。外墙面上的孔洞能实现更佳的光照效果和自然通风。由于桁架结构性能的关系,墙面上的不同部位的孔洞大小和疏密根据外墙结构应力的不同而变化,使墙面呈现出美妙的图案。展馆为了实现了自然通风,还采用了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来研究上海夏季的室内环境。自然通风的设计同时也倡导了节能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鉴于丹麦馆属于临时性建筑,奥雅纳在设计时选用了大量可回收和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在结构方面,只有底部使用了混凝土;其他上层建筑都是用可回收的钢材建成的;而地基则采用钢管建造。在世博会结束之后,这些材料能够很容易地回收利用。

  原文摘自《景观设计学》2010,(10)1:47-48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