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危机应对与韧性未来”主题正在征稿
《景观设计学》2023年第5期
危机应对与韧性未来
Crisis Management and Resilient Future
主题阐释
根据人口统计学的展望研究,未来30年,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推进,约22亿新增城镇居民将集中于非洲和亚洲地区,而高度城市化和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率预计将保持不变或下降。与此同时,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矛盾、危机和冲突。极端气候带来的干旱和洪涝侵扰、城市土地利用/覆被的剧烈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矛盾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城市治理提出的严峻考验,以及伴随这一切产生的城市发展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是所有城市都将面临的普遍问题。这要求城市具备更强的韧性和智慧来应对诸多挑战与危机,而这种城市韧性尤须在更长远的事件中有所体现——例如应对不断收缩的城市。
21世纪以来,“韧性”概念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补充,涵盖地区、城市和社区等各级系统。虽然城市研究相关人员在处理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在城市如何提升防御和缓冲能力来应对危机、新的灾害及不确定事件,如何在遭到破坏后发挥恢复能力,以及如何在挑战中找到机遇并有效转化为资本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白。增强城市及景观韧性既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策略性选择,也是以人的需求为中心的城市安全发展新范式,为应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危机、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本期主题关注(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1)如何测度城市韧性,探索城市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2)如何科学诊断城市风险?如何针对不同类型风险与适应目标,设计韧性城市发展路径?
3)如何将“韧性”理念运用到规划实施中,以协调各项目标的实现和措施的施行?
4)在韧性城市背景下,如何通过蓝绿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气候变化适应性策略,以此来应对越发极端的城市气候?
5)城市及周边区域关键环境(如棕地、水体、多种类型的开放空间等)的恢复和活化是否可以提升城市及城市景观的韧性?
6)有哪些推荐的或已在规划的空间、物质或经济重建政策,可以促进城市在受损后迅速发挥恢复功能?
关键词
(包括但不限于)
韧性城市与景观;低碳和韧性;可持续发展;韧性框架;典型案例;施策路径;环境危机;健康危机;环境污染;人类健康;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Resilient City and Landscape; Low Carbon and Resilie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ilient Framework; Typical Cases; Strategies; Environmental Crisis; Health Crisi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uman Health; Nature-based Solutions
学术召集人
Bernd Nentwig研究方向: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项目开发、管理和控制,城市更新
陈娜研究方向:韧性城市的理论、评估及实践,海绵城市
投稿截止日期
2023年8月7日
常见问题
Q: 如何投稿?
请点击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yKMBA97EKhOiecIQmYtEhQ
Q: 投稿后多久能有答复?
稿件投送后即进入初审阶段,请作者密切关注腾云系统的稿件进度或邮件通知;初审通过后,进入同行评议阶段。所有评审工作由本刊编辑部及编委和有关专家承担。通常情况下,评审工作需3~8周,作者在此期间不可一稿多投。
Q: 非主题稿件可以投么?
当然可以。通过同行评议且编辑完成的稿件可以先进行网络首发,之后排期见刊。《景观设计学》长期关注学术方向包括:
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ion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城市更新与乡村发展
Urban Renew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设计正义和人类福祉
Design Justice and Human Well-being
教学、设计研究与跨学科理论及方法
Education, Design Research, and Interdisciplinary Theories and Methods
了解具体主题阐释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gkANSZ1gJDLyjLkJlJW5Fw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