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超越时间: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

景观设计学 2021-03-22 来源: 网
原创
彼得·沃克可能是当今现代景观中最杰出的个体指标。他在景观设计事业上的努力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使更多的人们对这一行业产生兴趣,并开始了解它。

超越时间: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


图片

▲ 2005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简称SGJA)得主彼得·沃克(Peter Walker) © PWP


彼得·沃克可能是当今现代景观中最杰出的个体指标。他在景观设计事业上的努力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使更多的人们对这一行业产生兴趣,并开始了解它。

Peter Walker is probably the most prominent individual indicator for modern landscape today. His efforts have accordingly enhanced and widened global interest in, and understand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verywhere.

——2005年杰弗里·杰里科奖评委会(2005 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 Jury)



01生平简介

彼得·沃克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学会、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和城市设计学会会员,曾获得包括哈佛大学百年纪念奖章、弗吉尼亚大学托马斯·杰斐逊奖章、ASLA设计奖章,以及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章在内的多项重量级行业荣誉。作为一名有着超越时代影响力的景观设计大师,他的论著如《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Invisible Gardens: The Search for Modernism in the American Landscape)和《极简主义庭院》(Minimalist Gardens)等也被视为景观设计行业的经典读物。


图片

▲ 《看不见的花园》中文版,2009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片

▲ 《极简主义庭园》中文版,2003年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彼得·沃克1932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父亲去世后,他与母亲和继父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童年时期,他经常乘火车去加利福尼亚州中南部探望祖父母,这一经历使他对农业景观印象深刻。本科阶段,彼得·沃克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求学,但开始入读的并非景观设计,而是新闻类专业。据他本人回忆,景观设计专业中蕴含的艺术性,即园林设计中那种对视觉美的追求极为着深深吸引了他,使他最终改换了专业。

1957年,沃克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SD)获得景观设计硕士学位(MLA),并被授予雅各布·魏登曼奖(Jacob Weidenmann Prize)。在GSD的求学经历为他积累了有关美国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珍贵学习经验。

在接下来的20年中,沃克先后参与创建了佐佐木·沃克合伙人事务所(Sasaki Walker Associates,SWA)与该事务所的的西海岸工作室(West Coast office)并担任负责人职位,期间完成了一系列大型项目,包括加利福尼亚洛斯阿尔托斯山麓学院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中心、悉尼沃尔顿公园,以及华盛顿联邦路的惠好(Weyerhaeuser)公司总部等。


图片
图片

▲ 山麓学院 © SWA

图片
图片

▲ 金门大桥中心 © SWA

图片

▲ 沃尔顿公园 © SWA

图片

▲ 惠好公司总部 © SWA


1978~1981年间,沃克就任GSD景观设计系系主任,并开始关注景观设计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既强调历史、文化、生态因素的重要性,又关注景观元素的重要性。此后,沃克又先后与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和威廉·约翰逊(William Johnson)等人合作创建了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合伙人事务所以及PWP事务所,设计了大量的大型复杂项目,例如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纳舍尔雕塑中心、纽约9·11国家纪念地、新加坡樟宜机场等。

其中,PWP事务所目前被认为在二战后的景观设计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整个团队人数却极少,因为沃克认为,景观设计事务所就是努力实现设计工艺与管理的一种小咨询公司;一旦公司规模超过30人,就要过分关注企业管理。联想到他日后对“极简主义景观”的探索与诠释,PWP模式仿佛与之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巧合。


图片

▲ 彼得·沃克、威廉·约翰逊和合伙人 © PWP

图片

▲ 纳舍尔雕塑中心 © PWP

图片

图片

▲ 9·11国家纪念地 © PWP

图片
图片

▲ 新加坡樟宜机场 © PWP


彼得·沃克接受的工作委托范围遍及世界,也曾与中国结缘。除了曾参与设计位于北京的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馆之外,他还在2013年北京举办园博会期间,通过PWP事务所与百安木设计公司的合作,设计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师园。

这座花园以层层的环状绿篱和贯穿绿篱的悬铃木直线步道为形态框架,体现了沃克典型的极简设计语言;步道两侧设置的镜墙则通过倒影手法,在有限的形态空间内赋予游人充满无限感的空间体验,以简约的形式实现了丰富而触人心弦的观感,正如沃克本人谈及自己对极简景观设计的理解时所说的:“创意往往很简单,而细节则很复杂。“尽可能少的建设基于尽可能多的思考”。


图片

▲ 彼得·沃克园:外侧的“有限”圆环 © 蒋侃迅

图片

▲ 彼得·沃克园:内侧的“无限”树林 © 蒋侃迅



02 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从古典主义到禅宗思想

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

古典主义的特征诸如纯净、清晰、人性的表达,源于自然、由技艺或者技术产生的表现力等,在沃克的设计中常有展现。他的设计简洁清晰,通过几何形体的重复、系统化的摆放来营造使人易于亲近的空间。他也擅长用轴线将庭院与建筑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法国造园大师勒·诺特尔古典主义园林对他的深刻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沃克对古典主义艺术的感悟和吸收,恰恰是他此前受到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早年他所共事过的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是一位坚定的现代主义者;他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就读时,时任学院负责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也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古典主义建筑在结构与形式上所展现出的精确、优雅和力量回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也因此在现代主义设计师们的探索中得以传承,最终在以彼得·沃克为代表的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散发光芒。


图片
图片

▲ 德国慕尼黑机场凯宾斯基酒店花园。极简的几何图形在园中反复交叠; 复杂的层次由低矮的黄杨篱、彩色沙砾、圆柱形栎树和草坪组成;大楼内部的玻璃幕墙成对角线排列;抽象几何造型的“树”布置得如同现代舞台布景的道具一样,现代的花园在他的笔下形成图案式构图,如同勒·诺特尔园林中的花坛,使那明亮的空间显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PWP



 极简艺术

沃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极简主义绘画与雕塑。这类将造型艺术剥离到只剩下最基本的元素而达到“纯粹抽象”的创作形式,使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将平面绘画理解为一种空间的形式,就像一个没有围墙的庭园,既存在于一个空间背景中,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景物?随着关注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沃克逐渐找到了将极简艺术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可能性,并开始形成自己的极简主义景观设计风格。

这种形式上的创新和对原始纯净以及人文含义的追寻,将一种对神秘和无指代内容的关注与古典主义思潮的探索联系起来,可说是极简主义景观的精神所在。1984年建于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唐纳喷泉充分展现了沃克对极简主义手法的纯熟运用。


图片

▲ 唐纳喷泉。它位于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所有的石块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则排列。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风格完全协调,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沃克利用简洁的形象和秩序化的景观,创造出一个拥有丰富体验的环境,唐纳喷泉本身形式的简单纯净使它在繁杂的环境中表达了对自身的集中强调。© PWP



日本禅宗思想

早在哈佛大学求学时,沃克便从佐佐木英夫那里受到崇尚简约、内敛的日本文化与禅宗思想熏陶,这也影响了他未来极简设计风格的形成。禅宗思想与空间营造相融合后,使空间的虚实相生、对多种感官的调动、与使用者的情感共鸣等成为园林景观值得关注的新特质。这一切在沃克20世纪90年代后创作的若干项目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在谈及自己如何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思想融合,并创造出极富个人特色的经典作品时,沃克提到了身为一名设计师对历史的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流派与风格均有自己的代表形式,设计师将这些形式作为“词汇”,便可以像饱览诗书的文学家一样下笔成章;但在“词汇”的砌用之上更进一步的,便是“理念”的形成,也即尝试从丰富多变的形式之中提炼出恒常不变的信念——这些能够超越时间与文化差异的东西,便在人们心中留下“经典”的印象。他曾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 日本幕张 IBM 公司庭院。该项目以明确的几何线形布局场地,具有典型的极简主义形式特点,而水池、柳树等元素的运用又可丰富使用者的感官体验,营造宁静悠闲的氛围,又为庭院赋予了禅宗园的精神。其在满足现代空间功能的前提下,为两种不同文化底蕴下的园林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 PWP


“我现在已经不再用“极少主义”这个词,因为大家都以为我是在说极少主义这一艺术流派,事实上我在指经典主义,相信一些特定的形式能够超越文化的界限。”

——姜斌《LAF·访谈 | 彼得·沃克:智慧来源于认真严肃的经历》



03 设计语言:极简并非简单

彼得·沃克的景观作品尽管在外观上常常表现得相当简洁、明快,但对形式、材料的运用与场地功能及使用者体验的考量却具有相当的厚度,也因此与观者实现了以作品为纽带的情感交流。


几何交错的形式感

在形式上,沃克常用的是多重层叠网格系统,以及多种几何图案的交错并置都为场地赋予了鲜明的性格与秩序,令空间产生丰富的变化可能。


图片
图片

▲ 伯纳特公园。其整体平面划分成网格系统,由道路系统、草坪系统、水系统等多层次堆叠,并通过植物景观自然式的配置对界面进行软化,其中考究细节的节点使空间显得精致优雅。 © PWP

图片
图片

▲ 柏林索尼中心。广场上空是圆形的张拉膜穹顶,下方对应的是半圆、交错圆形的中心水景和绿化带,地面则是条带和几何绿篱共同组成几何线条基地,铺装材料主要是钢铸板条和当地的黑色花岗岩,形成简洁优雅的空间环境。 © PWP

图片

▲ 日本播磨的高科技中心庭院。锥形土丘等距的分布,以及丘上柏树上窄下宽的形态象征着日本的火山——土丘为“山”,柏树为“火”,以静态景观完成了地域特色的动态表达。(图片来源:《刍议彼得沃克的设计语言及对中国景观设计的启示》,作者马陈)



多样材质的表现力

金属、石材与植物都是沃克作品中常用的材质,对它们各自特性的娴熟把握常令他的景观作品富有引人探索与遐想的神秘色彩。如组成唐纳喷泉的厚重石块使人想起遥远的过去,想到新英格兰的历史以及那些先驱者们清理散置在田野间石头的艰辛;石块围合中心喷泉的水雾则有着云的缠绵与朦胧感,与石块相生相离,同时也会随着太阳和观者的位置变动,不时呈现出彩虹或萤火虫般闪亮的小水滴。夜间周边的灯光的反射更是为整个空间蒙上一层神秘的光辉。 


图片
图片

▲ 唐纳喷泉的水雾与光效 © PWP



景观元素的功能性

沃克的作品擅长通过形式的极致简洁为景观元素赋予功能,从而令场地空间拥有多种意义。以美国波特兰市的詹姆森广场为例,广场中心蜿蜒的石阶,在供水装置开启时即成为可供游玩的跌水景观,并将游客引至广场中心形成的水池;装置关闭时,广场空间与石阶则组成一座露天剧场。


图片
图片

▲ 詹姆森广场。石阶是景观也是座椅,两者的交替变化,增加了景观空间的探索性,丰富了景观元素的趣味性,同时也调动了欣赏者去发现景观功能的积极性。© PWP


9·11国家纪念地是彼得·沃克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沃克对场地纪念性与公共使用性的深度思考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现。他在原有双子塔的位置设立了庞大的四边形下沉瀑布,将受害者的名字镌刻在瀑布池四壁的青铜板上,周围则环以由美国国树——橡树组成的纪念林。瀑布池的巨大的落差营造出景观的壮丽感,而水流漫下时,观者的情感也随之变得低沉,被带入缅怀的的氛围之中。 

夜间,两束镭射激光射入夜空,宛如双子塔再现,向人们提示着流逝的时间与值得铭记的悲剧;纪念林则提供了舒缓而活泼的氛围,使游客获得安慰,林间的草坪空地可以容纳各种仪式活动,亦可作为寻常公共绿地使用。


图片

▲ 9·11国家纪念地平面图 © PWP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9·11国家纪念地 © PWP



04 结语

极简主义景观已成为彼得·沃克一生成就的代表符号之一,但纵观他的求学与职业生涯,不难看出“极简”背后丰富而厚重的底色。生于大萧条年代、在战后现代主义思潮活跃的社会中成长,并在此过程中将来自东、西方世界的多种哲思与艺术流派融合于对景观营造的革新之中,从许多意义上,彼得·沃克都可称是一位“超越了时代”的景观人。他的求索之路从50余年前那个活跃而嘈杂的世界中显现并逐渐清晰,一如他所设计的极简景观,令人们能够在纷繁环境中寻回纯净、空明的心灵。比起其难以复制的成就本身,这条道路或许是彼得·沃克为景观行业创造的更具价值的财富。

image.png



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 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 景观大师系列

2004年启动的SGJA奖是国际景观学与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简称IFLA)授予景观设计师的最高荣誉,最初每四年颁发一次,自2011年起每年颁发一次。该奖项旨在表彰一位在世的景观设计师迄今为止的成就和贡献,以及对社会、环境福祉,和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所产生的独特而持久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打赏
  • 给Ta打个赏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