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外滩百岁红楼获亿元巨资修复

admin 2011-03-04 来源: 网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山东二路、新永安路交会处,一座清水红砖的小红楼赫然露出真容外墙清一色红砖勾缝,绿、黄双色古铜大门,二层以上宽敞通透的连廊东向黄浦江。这就是著名的太古洋行办公大楼,如今,百年老楼逐渐焕然一新。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山东二路、新永安路交会处,一座清水红砖的小红楼赫然露出真容外墙清一色红砖勾缝,绿、黄双色古铜大门,二层以上宽敞通透的连廊东向黄浦江。这就是著名的太古洋行办公大楼,如今,百年老楼逐渐焕然一新。

  有着百年历史的太古洋行办公大楼旧址此前因年久失修而斑驳陈旧、伤病累累。记者昨天获悉,这幢“伤病”中的大楼,正由一家外资公司投资1亿多元复古修复,目前已近完工,将成为外滩沿线又一个集珠宝、名表、中高档餐饮及零售等元素的时尚新地标。

  曾经是轮船公司办公楼

  太古洋行办公大楼旧址位于中山东二路22号,20世纪初由太古洋行在外滩投资兴建,新瑞和洋行设计,1906年竣工。最初建成的太古洋行办公大楼只是一幢面向黄浦江的四层外廊式建筑,具有折中主义风格。

  大约1930年代前后,太古洋行又在老大楼紧邻的西边南北两侧各盖起一幢大楼,作为其下属太古轮船公司的仓库,仓库大楼的南侧建了一条长长的外向台阶,记者看到,台阶还原样保存着,阶梯非常密,每级台阶高不超过10厘米。据说,这种特别的台阶是为当年的码头工人运输包裹进仓库而特意建造的。

  记者从一张上海档案馆保存的图片上看到,太古轮船公司的远洋运输船只就停靠在黄浦江的码头,码头工人们在轮船与中山东二路之间的江面上搭起几扇跳板,将一箱箱重重的包裹从船上背下来,走过跳板,又越过其时还不算很宽的中山东二路,沿着特建的台阶将货物搬运到仓库。

  红楼一度变“白楼”

  1949年后,太古洋行大楼收归国有,划归丰华圆珠笔厂使用,故又有人称“丰华大楼”。其后,又有上海工业集团、仪电集团、轻工集团和新黄浦集团纷纷进驻。

  2004年,这幢百年老楼被黄浦区公布为区级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005年,又经上海市政府公示为上海市第四批三类优秀历史建筑。

  最近二三十年间,太古洋行大楼遭遇了一次面目全非的“整形”,还忍受着长时间的“病痛”折磨。

  1986年,太古洋行大楼其时的产权单位因使用的需要,对大楼进行了改造,东面的主楼在原有的四层上加了一层,更要命的是,整个大楼的外立面也被改造,原来的清水红砖全部被遮盖,涂上了一层灰白色的仿石涂料喷漆。原来的小红楼仿佛一夜之间从外滩“消逝”了。

  近几年,太古洋行大楼由于年久失修,又频频遭遇“病痛”之苦内、外立面的粉刷层普遍出现脱落现象,东面主楼的四层楼顶出现渗漏,部分墙体出现裂缝。黄浦区文化局分管文物保护的李名骏科长无奈地说,由于产权复杂,一直没有一家公司出面投资维修,一直持续到2009年。将成外滩时尚地标。

  2009年9月,在黄浦区文化局等部门的协调下,来自香港的圣邦(上海)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租下太古洋行旧址大楼,开始投巨资进行复原、装修。

  “我们最初准备投入1500万元,主要对外立面进行改造,铲除白色涂层,恢复原来的清水红砖本色,并对大楼内部进行适当装修。”圣邦(上海)总经理李玉麟说,他们聘请上海著名文物维修专家设计方案,并报请市文物局地面文物处批准,然后才动工修复,“没想到古建筑复原工程耗资太大,1500万元的预算远远不够,到目前,我们的投入已经超过1亿元。”

  目前,太古洋行旧址大楼修复工程已近尾声,预计四五月将完工。记者了解到,经复原、装修改造的太古洋行大楼将成为外滩沿线又一个时尚新地标,这里将进驻珠宝、名表、高档手工制品,以及中高档餐厅等高端零售、餐饮服务业。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