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2007年度十大景观新闻背后关键词
admin
2008-01-26
来源:
网
经过专家、媒体推荐和网络投票的层层“选拔”,由
网站、《城市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和《国际新景观》四家媒体联合主办的“2007年度十大景观新闻事件评选”最终结果终于揭晓:“天下第一爆”,唤起公众资源
经过专家、媒体推荐和网络投票的层层“选拔”,由
网站、《城市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和《国际新景观》四家媒体联合主办的“2007年度十大景观新闻事件评选”最终结果终于揭晓:“天下第一爆”,唤起公众资源保护意识;太湖蓝藻爆发,生存危机警钟响起;北大教授俞孔坚“全球巡讲”,“生存艺术”与“反规划”走向世界;中国文化遗产被亮黄牌,需正确面对遗产价值;京杭大运河遗产研究取得突破,为申遗作出准备;圆明园保留或重建起争端,全民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有待提升;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用责任共同面对“唯一”的地球等新闻事件榜上有名……而生态、遗产再次成为了这次评选的焦点。
虽然结果已经揭晓,但我们的行动还远没有达到……
“十大景观新闻背后的故事”之资源生态篇
每一个新闻事件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无论是“天下第一爆”,还是太湖蓝藻爆发,亦或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所有的这些都向人们传达着强烈的“信号”——我们正在不断的浪费资源,而同时,大自然也在不断的报复人类。
人与自然的辩证法表明,不合理地利用自然必然受到自然的报复。
两年前,印度洋海啸和新奥尔良飓风让人类惨遭大自然的“洗礼”,而2007年,全世界再次陷入一片自然的“围困”之中——“重庆遭受115年来最大洪水”、“东北北部667万人缺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雨季洪水泛滥持续在南亚国家肆虐”、“7月下旬,英国遭受60年来最严重洪灾”、“11月上旬,墨西哥塔瓦斯科州一周来连降大雨引发洪水从而遭受墨西哥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11月15日风速达到每小时240公里的超强飓风横扫孟加拉沿海”……
正是在这样不得不积极面对“大自然”的情形下,2007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经过多方面积极的努力,最终就全球环境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了共识。
而在去年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这表明,环境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党中央的关切重点。
但与此同时,在各地争相“爆破”的同时,又不断报出河南耗3亿巨资建设“华夏第一祖龙”、江苏高邮拟建99米尧帝青铜像、云南元谋拟建170米东方人类祭祖坛、上海小镇建设“埃菲尔”铁塔等令人震惊的新闻,我们在“破”、“立”两条不同的航向上,都在逐渐远离正确的引导,这不得不引起普通市民尤其是政府领导们的重视。
“十大景观新闻背后的故事”之遗产保护篇
一提到遗产,人们自然会想到长城、故宫、泰山等能够在某些程度代表中国形象和特征的“物”和“事”,每次来到遗产面前,都会有一种油然自豪的感觉。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遗产保护也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在去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于阿曼将“阿拉伯羚羊保护区”面积缩减了90%,不再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因此决定将其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而这也是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次将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除名。
令国人担忧的是,有报道说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30多项世界遗产中,故宫、天坛等6处,已经被“亮黄牌”警告要求整改。即使后来有人对此予以澄清,但这不得不给我们敲响“遗产保护”的警钟,因为,遗产的价值在于它的存在性和留给后人一种历史的见证。
而关于圆明园是否重建的激烈辩论成为去年遗产界不得不提的重大事件,因为这有可能是圆明园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我们应该树立人们废墟文化遗产的观念,因为,古老的中国留给今天人们的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回忆,废墟文化也是中国悠久、丰富文化的一部分,而圆明园正是此类文化的代表,但我们很多人却好像不太认同这种文化,这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问题,更是一个民族是否真正强大的一面“镜子”。
“十大景观新闻背后的故事”之成绩进步篇
当然,在十大新闻中,也有值得我们骄傲和喜悦的事件——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首次进行景观学“全球巡讲”,引起了世界各国景观设计学界的密切关注,这表明世界景观界已经进入一个深受中国因素影响的时代,而中国两本土景观公司作品喜获国际大奖和中国学生喜获国际景观设计竞赛大奖,更是对此最有利的验证;同时,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正有条不紊的进行——场地规划、五个主题场馆及众多国家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007年度十大景观新闻事件评选”是对2007年重大景观新闻事件的一次梳理和总结,更表达了我们对2008年中国景观的一次美好期待和展望。
虽然结果已经揭晓,但我们的行动还远没有达到……
“十大景观新闻背后的故事”之资源生态篇
每一个新闻事件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无论是“天下第一爆”,还是太湖蓝藻爆发,亦或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所有的这些都向人们传达着强烈的“信号”——我们正在不断的浪费资源,而同时,大自然也在不断的报复人类。
人与自然的辩证法表明,不合理地利用自然必然受到自然的报复。
两年前,印度洋海啸和新奥尔良飓风让人类惨遭大自然的“洗礼”,而2007年,全世界再次陷入一片自然的“围困”之中——“重庆遭受115年来最大洪水”、“东北北部667万人缺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雨季洪水泛滥持续在南亚国家肆虐”、“7月下旬,英国遭受60年来最严重洪灾”、“11月上旬,墨西哥塔瓦斯科州一周来连降大雨引发洪水从而遭受墨西哥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11月15日风速达到每小时240公里的超强飓风横扫孟加拉沿海”……
正是在这样不得不积极面对“大自然”的情形下,2007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经过多方面积极的努力,最终就全球环境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了共识。
而在去年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这表明,环境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党中央的关切重点。
但与此同时,在各地争相“爆破”的同时,又不断报出河南耗3亿巨资建设“华夏第一祖龙”、江苏高邮拟建99米尧帝青铜像、云南元谋拟建170米东方人类祭祖坛、上海小镇建设“埃菲尔”铁塔等令人震惊的新闻,我们在“破”、“立”两条不同的航向上,都在逐渐远离正确的引导,这不得不引起普通市民尤其是政府领导们的重视。
“十大景观新闻背后的故事”之遗产保护篇
一提到遗产,人们自然会想到长城、故宫、泰山等能够在某些程度代表中国形象和特征的“物”和“事”,每次来到遗产面前,都会有一种油然自豪的感觉。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遗产保护也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在去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于阿曼将“阿拉伯羚羊保护区”面积缩减了90%,不再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因此决定将其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而这也是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次将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除名。
令国人担忧的是,有报道说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30多项世界遗产中,故宫、天坛等6处,已经被“亮黄牌”警告要求整改。即使后来有人对此予以澄清,但这不得不给我们敲响“遗产保护”的警钟,因为,遗产的价值在于它的存在性和留给后人一种历史的见证。
而关于圆明园是否重建的激烈辩论成为去年遗产界不得不提的重大事件,因为这有可能是圆明园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我们应该树立人们废墟文化遗产的观念,因为,古老的中国留给今天人们的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回忆,废墟文化也是中国悠久、丰富文化的一部分,而圆明园正是此类文化的代表,但我们很多人却好像不太认同这种文化,这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问题,更是一个民族是否真正强大的一面“镜子”。
“十大景观新闻背后的故事”之成绩进步篇
当然,在十大新闻中,也有值得我们骄傲和喜悦的事件——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首次进行景观学“全球巡讲”,引起了世界各国景观设计学界的密切关注,这表明世界景观界已经进入一个深受中国因素影响的时代,而中国两本土景观公司作品喜获国际大奖和中国学生喜获国际景观设计竞赛大奖,更是对此最有利的验证;同时,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正有条不紊的进行——场地规划、五个主题场馆及众多国家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007年度十大景观新闻事件评选”是对2007年重大景观新闻事件的一次梳理和总结,更表达了我们对2008年中国景观的一次美好期待和展望。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