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景观之于青少年素质教育

admin 2007-03-15 来源: 网
  近日,中山岐江公园再次作为一个教育案例出现在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卷高中版《环境素养专题教育——回归自然》教科书中,这是继《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一文被录用到苏州教学版高中语文课本后,景观在教育行
  近日,中山岐江公园再次作为一个教育案例出现在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卷高中版《环境素养专题教育——回归自然》教科书中,这是继《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一文被录用到苏州教学版高中语文课本后,景观在教育行业取得的又一大突破!

  这个近几年足够吸引人们眼球的经典案例的价值,不仅在于她的表层魅力,更在于她的深层意义。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一个普通公园的概念和内涵,因为除此之外,她更像是一座对人们进行科普教育的殿堂。

  正如文中开篇所写:“走进公园,看看天﹑看看地,享受花花草草的芬芳,感念天地万物的神奇和曼妙,追寻自然、科技与艺术地完美结合。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层的思索和启迪……”这篇文章给青少年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同时也是一种对新的时代理念的更好传播。

  野草之美带来价值观念的转化

  走进中山岐江公园,感受到与其他公园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那些大面积的野草带给人们的独特视觉美的冲击,当然也许会有人惊讶于这种景观,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野草都是“杂草”,都是不美的,但中山歧江公园用事实给这种传统的观念一次有力的“回击”。“野草本不自美,但人的设计会让它们美不胜收。那些被人们践踏、忽视的野草,所创造的历史感和美感是华丽的牡丹和玫瑰所不及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如是说。

  环境管理仅仅是手段,在广大群众中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提高个人环境素养才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重要因素!当我第一次行走于北京的大道上,最大的发现可能就是那些“全副武装”起来的街道绿篱了。姑且不说它们浪费的人力和财力,不知这种景观能给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中的人们带来怎样的视觉感受?我们舍弃了原本属于这块场地的乡土树种和野草,而求来的“真经”却是眼前这种令人“痛心”的景观,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传统的观念,传统的对待野草和乡土树种的观念。

  令人欣喜的是9月3日,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正在制定的《关于开展节约型园林建设工作的意见》(讨论稿)中明确提出,对待野草不能简单的“斩草除根”,而应充分合理的加以利用! 

  但是正如面对似乎永远处于“困境”中的中国男足一样,要想取得“质”的飞跃,有人提出就必须“要从娃娃抓起”的著名言论;那么同样,要想改变现在人们对待自然、对待野草的偏见,也有必要“从娃娃抓起”,从年青一代抓起,因为他们将是城市的未来。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很难,中山岐江公园的成功案例连续被选录入中学教科书,用以给学生进行教育,算在此方面开了一个先河。

  珍惜地域工业遗址与文化

  一提到遗址,人们的思绪似乎就会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祖辈遗留给我们的“时代痕迹”上靠拢,认为只有几十年或者上百年历史的“时代痕迹”算不上遗址,正因如此,全国划分的重点工业遗产仅11处,虽然各省、市也有地方的工业保护遗址,但这对于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似乎远远不够。

  岐江公园作为粤中造船厂的旧址,创建于1953年,破产于1999年,几十年间粤中船厂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艰辛,而现在已经失去了其工业使用的价值,成为一个旧厂房和机器设备汇集的场所。在设计过程中,是废弃那些旧的设备,还是保留、更新再利用,成为了设计师面临的一大抉择。

  当俞教授提出将其定位为一个工业遗址公园的时候,引来了众多专家的争议甚至反对。因为在常人眼中,她算不上遗址,因为她还不够“苍老”。对此,俞教授回应说:“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要追溯到几千年之前,文化就在此时,就在此地”。

  假如没有俞孔坚博士的参与,中山岐江公园也许又成为众多“中国式公园”中的一个,而丧失自己本来应有的价值。因此我们有理由说中山岐江公园是“幸运”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征。正如工业化时代的大烟囱曾经造就了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见证了城市污染的过程。它们是属于过去历史时期的“工业文明”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对其进行适当保留,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后代更清楚的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

  有人说像我国的第一条铁路、第一口油田、第一个纺织厂等正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淀为具有特定价值的工业遗产。这些在全国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所固然可以成为工业遗产而受到保护、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们似乎更应该去关注那些每一个城市中与人们的生活、成长息息相关的工业遗产,虽然它们在全国可能数不上或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它们确实会与当地的历史、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样有理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工业遗产”,有理由受到人们的保护,诚如广州中山岐江公园。我们现在保护的工业遗产可能只是“冰山一脚”,更多的工业遗产往往还没有被现代人发现它们的价值就被毁坏了。

  而今年12月21日的《焦点访谈》节目关注的就是关于文化遗产“要建设也要保护”的话题,大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虽然在省、市级相关部门都有明文保护的规定,但还是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成为了地产商的“囊中之物”,如果那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遗产的命运尚且如此,那么仅仅具有上百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业遗产在他们的眼中也许会变得“一文不值”,没有任何“价值”。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首先要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而这次岐江公园案例再次被选录入高中素养专题教材,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因为青少年学生才是中国的未来!

  景观也是“全民”的

  著名生态学家海森堡说:“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既没有伙伴也没有对手,需要面对的只是自己”。每一个人只要扪心自问,大概都能看得到自己的同流合污:“受难的自然”可以归咎于人类的进步,“但如果没有我们的道德素养给予支持,那么伤害自然的行径就不可能发生”。

  因此,要想减少对自然的灾害,就首先必须提高我们人类自身的道德素养。不仅包括青少年,还包括其他所有的人,正如吴良镛院士提出的“全民建筑学”一样,景观同样也是属于“全民”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中学语文课本选录的晋代文豪陶渊铭的《桃花源记》在我们今天这一代年轻人的脑海中留下的深深“烙印”,并且这也是我们今天所向往并且一直在追寻的“桃花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山岐江公园之美也必将成为文学经典,必将给新的年轻一代留下更深的“烙印”。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