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我把人生献给你——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夏颖奇

小清欢 2018-10-10 来源:微信号:中关村杂志
留学改变了一代代人的命运,留学也改变了他的世界,奋斗是青春最好的注脚。历史证明,一代代的留学生对于民族振兴国家繁荣富强起着推波助澜不可替代的作用。

40年前的今天,借改革开放的东风,他得以“打开国门看世界”,既圆了儿时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奔跑时滋长出来的关于远方的梦,也让“留学报国”的人生抱负成为了可能。

20181010_105428_000.jpg

2018年6月,在中关村一个科技园区的咖啡厅里,夏颖奇带着一本《漫步几何》跟记者边翻边聊,里面收录了他中学时期做过的几何题,每道题的后面还配着不同风格的诗词名言,有毛泽东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知足的快乐,来源于平淡;人生的幸福,都因为喜欢”,有王国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也有欧阳修的“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学生时代做过的那些题,读过的那些句子,他将它们细细珍藏,又在半个世纪以后,以一种如此别致的方式出版出来。

一手科学,一手艺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心细如发若他,通透清澈若他,探得了其中堂奥,自然难失纯真本色。这世间诱惑种种,对他来说不过如此:“你活一辈子就几十年,你究竟要什么?工程、力学、机械、化学、飞机、潜艇、航母……很多东西,永远学不完,都是诱惑。古典文学和历史,是诱惑,红楼梦一辈子都看不完,唐诗宋词有很多意境,这些不都是诱惑?”

当这诱惑,根植到他的灵魂里,也就化为了一种纯粹。喜欢就是淡淡的幸福,幸福就是深深的喜欢,他深知,“只要你喜欢,你投入,就是幸福。这幸福要经得起时间去回味才有意义。”

最近的日子对夏颖奇来说乃非常时期。40年前的今天,借改革开放的东风,他得以“打开国门看世界”,既圆了儿时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奔跑时滋长出来的关于远方的梦,也让“留学报国”的人生抱负成为了可能。

留学改变了一代代人的命运,留学也改变了他的世界,奋斗是青春最好的注脚。历史证明,一代代的留学生对于民族振兴国家繁荣富强起着推波助澜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当时,人们未必能够那么清晰地感知到这一切。

忆起1978年的留学,夏颖奇诚恳表示,“我当时也没有意识到,并不明白这件事的内涵,但我就是觉得这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很重要,对我对国家都很重要,让我毫不犹豫全力以赴。”

在夏颖奇看来,他人生当中几乎每一次的重要转折,都不完全由自己的决定来决定,而是深受时代氛围变迁的裹挟。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他对于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

“人生起步面对考验的第一次摔打”

1968年的7月10日,这一天是夏颖奇上山下乡的日子,也是他人生改变命运的日子。记者落笔的日子竟然是夏颖奇上山下乡50周年的日子,别有一重意义。

那一年他18岁,与无数十七、八岁的老三届一样,在命运的安排下成为了插队知青。无畏地离开家,面向未知的世界。

“那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段煎熬和历练,是我们人生起步面对考验的第一次摔打。”

插队的岁月与农民结缘。

40多年以后,夏颖奇把这段岁月写进《一杯苦茶》,以追忆那个特殊年代作为一个知青的生命之重,一些细节描写读来令人惊心动魄,如在山林里遇到狼时十几里路的奔跑和呆呆地坐着不动、烈日下喝脏水时不管不顾、寒冬里的高粱米饭没吃完就冻成冰碴。全文高潮是在描写要饭的部分,当主人公说起“奶奶大娘给点吃的吧”,让人心里发酸。那个当年沿街乞讨的单弱少年与今日西装革履的作者本人反差极大,无论如何也无法联系在一起。然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不也正是为他们今后的闯天下做好了准备,谁又能说知青岁月不是人生的华彩乐章?!

正是那些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才产生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人民。那些坚毅质朴的内在品质在今天看来更显弥足珍贵。

20181010_105428_001.jpg

1985年,夏颖奇与夫人在纽约

“以后的人会议论上山下乡,不管他们怎么说,也不管他们怎么写历史,编历史,改历史,但是那段历史是下乡知青的,历史是当事人的。你经历了什么,你就是什么。我在北大荒4年,奠定了我的人生,一辈子不忘最底层的农民,一辈子我就是个农民!”夏颖奇如是说。

“我一定像大雁一样飞回北京”!

1978年的6月23日,邓小平作出了一个影响历史的重要决定。

在中南海含秀轩,邓小平在听取时任清华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刘达的工作汇报,同方毅、蒋南翔、刘西尧等人谈话时,对留学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邓小平说:“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科教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在我们迈的步子太小,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大学水平,一方面派人出去学习,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看看我们自己的大学究竟办得如何。”

在邓小平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出国留学的大门再次打开。通过派遣留学生,中国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开启了新的征程,扩大派遣留学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奏。

7月,教育部通知各大学选派优秀青年学生参加考试,当夏颖奇接到通知的时候,距离考试只有21天。那会儿他还在北京理工大学做科研。

条件非常艰苦,难度可想而知。怎么办?“我就住到了实验室,开始恶补英语,没日没夜学习。”自带“学霸”属性的夏颖奇以优秀的成绩顺利考取,被通知可以去加拿大留学。对于加拿大,他只知道那儿有白求恩,至于渥太华大学在哪,有什么历史,他一概不知。“那时没有百度没有搜索,也没有任何人来指点我,就是凭着自己朴素的猜想式的判断,去了那里。”

在渥太华大学埋头苦读、钻研学问之余,夏颖奇对祖国的思念也与日俱增。那会儿通讯不便,想家的时候就写信,一封接一封,在日历上划下道道痕迹,哪天寄了,哪天又该收到了……一天,他在地质系跑楼梯,转弯处墙上豁然一面硕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满是高山大川,平原海洋,夏颖奇张开双臂,扑了上去……

20181010_105428_002.jpg

夏颖奇与周云帆(左一)、张朝阳(左二)等在搜狐畅游纳斯达克上市庆功会上

6年的时光一晃而过。1987年,夏颖奇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当天,系里贴出了祝贺,博士答辩12天之后,夏颖奇就回国了,毫无任何的纠结,他认定自己的出国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

正如出国前,夏颖奇曾与妻子去北展看了最后一场电影,赵尔康、斯琴高娃演的《归心似箭》,里面有一个画面,唱着“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在影院里,他和妻子十指紧扣没有说话。那旋律给了他决心与答案,“无论未知世界什么样子,我一定像大雁一样飞回北京!”

“去中关村,搞我的高科技去!”

1999年8月3日的早上,桌上的《北京青年报》头版大红登出了《北京市召开誓师大会,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这则报道让夏颖奇心中一振。他要去中关村管委会参与建设中关村。

“当时管委会只有20多人,像个前线指挥部。我的办公室没有窗户,整天开灯开门。食堂自己做面汤,街上买馒头饼子咸菜。我隔壁的会议室也没有窗户,我们整天在那里规划生命园软件园,然后就撒出人马满园区跑,不分昼夜。中国最有名的科技园区从此起步。”

中关村,曾经是北京西北郊名副其实的小村。40年前,这里的庄稼地已被切割得七零八落,与众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邻的,是大批冒着黑烟的手工作坊式乡镇企业。

40年后,这里还叫中关村。只是,这里不仅有高楼林立的繁华,更有创业创新的激情和梦想。“中关村”三个字,已远远超出了地理名称的范畴,成为科技创新的代名词和首都发展的金名片。

“早期这里就是大学、科学院,没有什么企业,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有高科技公司,90年代末、本世纪开始后,联想四通方正用友新东方,百度新浪搜狐小米,很多高科技企业拔地而起,这里变得眼花缭乱,每天都有新产品、新企业,轰轰烈烈。有成功有失败,故事天天在上演”。

20181010_105428_003.jpg

接待时任罗马尼亚总统杨·伊利埃斯库访问中关村留学生创业园

20181010_105428_004.jpg

接待时任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访问中关村留创园

作为这片热土的见证者、建设者,最让夏颖奇感到欣慰的是,他可以为创业者服务,和大家交朋友,为大家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看着自己参与扶持过的企业一个个地成长、壮大起来了,夏颖奇说“见证他们的成功,分享他们的喜悦”就是自己最大的满足。

万般滋味在心头,他每年主编一本书,连续写了10本,记录了500个优秀海归的创业故事,树立了500座丰碑。

这是一个真实的创新创业领域,自然也有着真实之中逃避不掉的残酷。

曾经,一位企业家重病,术后三个月内不认识人,企业一落千丈,工资发不出去。夏颖奇在没有任何合同、借条的前提下,以个人担保直接把从别人手里借来的150万给他打去。在家中,夏颖奇对老婆孩子说,这钱他如果还不上,我们就咬紧牙关扛着吧!

天天和海归们在一起,为他们服务,夏颖奇已然忘我。他深知这个群体的作用太重要,力量太强大,让人无法不投入,“留学人员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优秀群体,留学人员回国是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载体。”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全力以赴。

“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夏氏公式

在中关村建立海归创业服务体系。夏颖奇总结了“两才落地”的理论:“政府的一切努力,都是追求人才和钱财落地。人才是高科技之本,钱财是风险投资,让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支撑人才和创业。”他提出了中关村国际化的概念,创造性地写出了“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夏氏公式。

而要搞高科技,考虑到当时大量高端人才在海外,“我们就组团去美国加拿大,主要是硅谷。12天5个城市,座谈宣讲谈话,白天黑夜地工作。”

20181010_105428_005.jpg

夏颖奇(中)在微软研发大厦奠基仪式上与张亚勤(左一)、张宏江(右一)留影

接着,海外人才大批涌入中关村,继联想、四通、方正、用友之后,新浪、搜狐、百度、小米一批批涌现。王选、柳传志、段永基之后,又出现了张朝阳、李彦宏、雷军、俞敏洪、邓中翰、严望佳、俞孔坚……新人辈出,新技术辈出,新产品辈出,上市公司辈出。“从1999年我进管委会时只有一个海淀留学生创业园,早就不够用了,我就领命扩建组建”。夏颖奇回忆道。

国际创业园,北大创业园,清华创业园,管委会十年间组建了28家留学生创业园,在硅谷东京华盛顿伦敦多伦多阿姆斯特丹组建了6个海外联络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流程,夯实了中关村海归创业的基础设施。还成立了留学生服务总部,推出了海归手续“快办单”和《海归企业商务指南》。

“让企业成功是服务型政府的唯一目的”

2004年,夏颖奇创办了“三三会”,每个月第三个星期三的下午定期举办留学生企业项目融资推介会。“三三会”声名远扬,有的副省长带队前来观摩学习。“三三会”十周年之际,创业园协会举办仪式,夏颖奇被授予“创始人”的牌匾。

2008年,中组部推出“”,夏颖奇是制定计划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他为课题组讲了两天海归的方方面面,领他们到园区参观座谈,去微软谷歌IBM了解外企的人才观。同年北京市“海聚工程”,中关村“高聚工程”相继推出,都是鼓励人才回国的史无前例的政策。

中关村的海归企业从纳斯达克纽交所上市回来,政府为他们祝贺接风、新闻发布,夏颖奇就成了主持专业户,百度、搜狐、新东方、中星微、奥瑞金等。“帮助他们成长和成功,见证中关村的发展和成就,就是我们的喜悦。我本身没有创业,但我们管委会是为企业服务的,如果它们没有长大我们就会有挫折感,它们成功了,我们就有成就感。当你的企业很难的时候,我就要给你解决问题,让你的成长更顺利,让企业成功是服务型政府的唯一目的。”夏颖奇说。

期间,有关部门给夏颖奇拍过一个电视专题片,节目称他为“中关村招才引智奠基人”,对此,夏颖奇不以为然,一再谦逊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点该做的事。在他看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关村一定有很多创新企业要发展壮大,成功不在于这里面的哪一个人,自己的作用只是参与、推波助澜,“幸运的是我是个见证人,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是参与者。”

20181010_105428_006.jpg

主持百度纳斯达克上市庆功会

外国友人慕名前来,向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关村取经问宝,当夏颖奇把中关村的企业、项目、技术、产品如数家珍地讲给外国人的时候,心里是满溢着喜悦的。“那份满足是永远不够的,所以我大量地接待外宾,跟他们讲中国的发展、进步。我还是比较国际化的人,对国外也比较了解,看得到优势和差距,我比较客观,哪儿是需要传承的民族精华,哪儿是需要改进的短板,都心中有数。中国还需要大量的海归,尤其是在国外呆了十年、二十年的老海归,他们归国有事可做,如今的社会政治氛围都非常适合他们发展,我们国家的前景让人充满信心,中关村的崛起也证明了这一切。但还需我们继续携手,不断向前,政府、民间、企业家、年轻人……人人都有责任。”

如今,围绕着“中国芯”的讨论高潮迭起,中国在高端芯片行业存在的困境,引发国人重视和深思,夏颖奇认为,掌握高科技的制高点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很多领域里的协同,需要打破很多的节点、难点。很多国外企业有专利保护,我们一步一个坎,要自己长期攻关把它做出来,“美国制裁中兴的事件让很多人感到警醒,我们在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我们应该发愤图强,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用20年、30年、50年的努力才能够接近或追赶国外真正的高科技技术。很多东西不只是靠着民族情绪、爱国情绪、满腔热血,它是科学,科学里面有很多自己的规律,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干下去。”

而说到新的中关村精神是什么,夏颖奇不假思索:“鼓励创业、宽容失败、敢为人先、吸引人才,这都是中关村最需要做的。要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配创新创业最重要的资源。这些资源第一是人才,然后是技术、团队、产品、资金以及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国内外市场,这些都是创新创业的要素,都需要市场来调配。中关村是中国国际化、市场化最充分的一个高科技区域,在这方面还会有不断地发展。”

“人最重要的是不失纯真,不失天真”

夏颖奇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国际科技园领域的知名活动家,成为了海归留学生们亲爱的可以依靠的兄长,成为了中关村企业家们的知心朋友。但“直到退休,我还是我,不改初衷。”夏颖奇内心依然宛如明镜。

在他退休前的2009年国庆节,也正是建国60周年,他被中组部选为“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到天安门观礼台参观了大阅兵。

2014年,欧美同学会总会换届,夏颖奇被选为副会长。“这个副会长又给我带来了很多新工作新任务。陈竺是我们的会长,现任人大副委员长,兼管着中国红十字会和欧美同学会两个“百年老店”,儒雅博学,很有威望,是我们留学生的领袖。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时候,几千名留学生在人民大会堂听总书记讲话,‘越留学,越爱国’,庄严的声音回荡在大会堂,激励着海内外的赤子之心。”

近日适逢世界杯,夏颖奇没少看足球,他说自己不是真正的球迷,但总觉得足球有它的魅力,那股对抗、战术和激情,能体现出一种奋斗。“人生是需要奋斗的,荒废是对生命的浪费。”

20181010_105428_007.jpg

在硅谷Lucas家后院

夏颖奇有一个信念:“人生没有彩排”,没有重试的机会,理想和信仰像灯塔一样在前面照耀着,人生的方向就不会迷失。“读了大学,读了博士,又在国外呆了那么多年,会有思考,希望自己的国家、人民能够过得更好,在国际上挺直了腰板,扬眉吐气。人最怕的是什么?是在自己老去了时候才感觉到,我之前那么努力追逐的一些事情竟然是错的,但已经没有机会去改正了,这是人生真正的悲剧。我们留学干什么?你当年的初衷是什么?虽然人总是要不断调整自己,但你一定不能把根、把出发点给忘了!我就想做一些事,让自己老了之后还能感觉到我这辈子是心安理得的。人最重要的就是不失纯真,不失天真”。夏颖奇淡淡表示。

链接:

夏颖奇,1950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城市海拉尔,1968年上山下乡当知青,1972年成为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1978年考取第一批国家公派留学,曾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任一等秘书,在国家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和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工作。2000年以来担任中关村科技园区副主任。2010年退休后任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长、北京中关村创新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和中关村论坛协会秘书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 给Ta打个赏

12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