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乡土建筑 拯救乡土文化
admin
2004-07-13
来源:
网
清华大学建筑馆。在淅淅沥沥的夏雨声中,楼庆西教授如数家珍地谈起了中国的乡土建筑与乡土文化。 记者:据我所知,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您就同陈志华教授、李秋香女士等开
清华大学建筑馆。在淅淅沥沥的夏雨声中,楼庆西教授如数家珍地谈起了中国的乡土建筑与乡土文化。
记者:据我所知,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您就同陈志华教授、李秋香女士等开始对中国的乡土建筑进行抢救性调查,研究至今,乐此不疲。那么,究竟什么是乡土建筑?应当怎样对它定义?
楼庆西:通俗的讲,乡土建筑就是乡村里的、土生土长的古代传统建筑,也就是农村建筑。整个农村所有的建筑都可包括在内:寺庙、祠堂、住宅、书院、商店,甚至一座桥、一条路。为什么要研究乡土建筑,应该从中国建筑史学科的建立说起。我们这个学科从上个世纪30年代建立,由宫殿、寺庙等城市建筑到农村建筑,由官式建筑到民间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据楼教授介绍,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以梁思成、刘敦桢先生为代表的受过近代教育的一批学者,参加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开创了中国建筑史学科。他们用当时世界先进的办法整理、挖掘、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抗日战争开始,梁先生、刘先生迁到云南、四川,有机会接触农村,因此,开始调查农村的住宅。上个世纪50年代,建筑历史研究的领域扩大,从研究宫殿、寺庙、园林发展到居住建筑,但古代的居住建筑,要到农村去找。他们最初开始调查浙江民居,并将调查结果整理成册,在1965年的北京国际会议上进行介绍,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极大肯定。十年动乱,这些研究工作停止了,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陆续恢复。】
记者:应该说,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老一辈学者创立的学科基础上,你们对中国建筑史的研究领域扩大了,也就是说,视野宽了,研究得更深了。
楼庆西:是的。说起古代建筑,人们想到的总是故宫啊、长城啊、天坛啊等官式建筑,无疑,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它们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文化和技术的最高成就;散落在我国广阔农村的乡土建筑,虽然没有官式建筑那么辉煌、雄伟、豪华,但经我们深入研究发现,这里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宝贝”。要想了解、认识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政治形态、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必须深入研究中国的乡土建筑。
【应该说,乡土建筑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研究乡土建筑,抢救有价值的乡土建筑,也是现代学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乡土建筑蕴含着中国最广博、最大众化的文化基因;它是大众文化的基石之一,是大多数人的文化,为大多数人服务。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大量的乡土建筑正在消失,若发展下去,着实可怕。正如陈志华教授所言:“一个物种的灭绝是巨大的损失,一种文化的灭绝岂不是更大的损失?大熊猫、金丝猴的保护已经是全人类关注的大事,乡土建筑却在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被愚昧而专横地破坏着,我们正无可奈何地失去它们。”】
记者:通过阅读你们的专著,我发现,你们对乡土建筑的研究,已经远远超出了“建筑与建设”的范畴:一栋破旧的老屋、一座陈旧的祠堂,哪怕是一片变色的木窗画、一个生锈的门环,似乎都隐含着某种“生命”,让人有一种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
楼庆西: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宗法制度始终是封建专制的基础。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血缘关系来维系世人,以祖为纵向,以宗为横向,以血缘关系区分嫡庶,规定长幼尊卑的等级关系,形成了从上到下重血统、敬祖先、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法社会意识。而乡土建筑,恰恰是这种关系和意识最直接、最鲜活、最生动的反映。作为对乡土建筑的研究,我们强调的是整体概念。
【乡土建筑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农村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直接反映。他们在研究乡土建筑时,注重研究乡土建筑与历史形成的环境关系,把乡土建筑放在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文化、技术等背景中去挖掘,探寻和把握乡土建筑的演变过程。他们的研究方法,综合了建筑学、史学、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各种方法。而方法的综合性,是由乡土建筑固有的复杂性和外部联系的多原性决定的。】
记者: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新都市文化和新都市生活像一块磁石,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被其吸引;而你们20多年来爬山涉水,不辞辛苦地奔波在广袤的农村,研究早已被人遗忘、被人不屑一顾的土建筑,其现实意义何在?设想,如果这些乡土建筑消失了,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楼庆西:建筑记载历史,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载体。在农村,它全面记载了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形态。要了解、认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各种形态,以及发展过程,乡土建筑反映得更原始、更直接、更清楚。同时,大量的民间文化也反映在乡土建筑上。也可以说,乡土建筑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指出的乡土建筑艺术是广义的,建筑、环境,及在里面生活的人和生产的东西,共同构成了乡土文化的环境。它是一种文化意义,给人文化的启迪与熏陶。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老房子去掉,新房子起来,这是规律,我们保护它就是留下一种印记,它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让我们知道祖宗是什么样。如果消失了,就意味着人丧失了记忆,意味着人没有了童年,没有了过去。
【可以说,乡土建筑是一座广阔的历史舞台,它展示了封建宗法制度的演变过程;乡土建筑是一方肥沃的土壤,它培育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乡土文化。“没有乡土文化的中国文化是残缺不全的,不研究乡土文化,就不能真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同样,乡土建筑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最朴实、最真率、最生活化、最富有人情味的一部分,没有乡土建筑的中国建筑史也是残缺不全的。”】
楼庆西,1930年生于杭州,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从事建筑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为清华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