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京杭大运河申遗访著名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
admin
2006-06-12
来源:
网
随着有关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呼声日益高涨,京杭大运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运河申遗还有多少路要走?我们还能为运河作些什么?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
随着有关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呼声日益高涨,京杭大运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运河申遗还有多少路要走?我们还能为运河作些什么?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
运河考察——历史价值举世公认
“没有运河就没有北京城,它是与长城并重的古代大型工程奇迹,它是一条生命线,水系绵延千里,连接着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罗哲文这样评价运河的意义。
日前全国政协组织大量的专家学者对“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进行全程考察,罗老称这次考察是路线最长,考察最全面的。罗哲文最大 的感受就是,京杭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伟大工程,其悠久的历史、绝对的长度和复杂的工程技术举世公认。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因此,从价值标准的角度评价,大运河具备世界遗产的多项价值标准,应该尽早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京杭大运河肇始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疏通于明清。大运河北连海河,南接钱塘江,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鉴于大运河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罗老说,中国将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论证,并在评估结果出来后,正式启动申报工作。
申遗工作——需设立专门机构协调
罗老说,多年来,运河的特殊性使得其在申遗时遇到很多难题,运河流经多个省市、在国家层面就涉及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和水利部3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协调好这件事情需由国务院领导成立专门机构。
罗老欣慰地说,日前在“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研讨会”上发布的“杭州宣言”,呼吁要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重新认识,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制定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重视启动大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关注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治理——保护遗产恢复原貌
罗老说,“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大运河及其相关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使古运河获得新生。”他建议通过环境治理能够恢复京杭全线通航,用于航运可限制部分运输与开发运河旅游。
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就针对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对遗产进行评估、规划、监测和管理,合理定位遗产保护与旅游的关系,开展负责型旅游、探寻遗产保护的有效融资渠道等专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在将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负责任的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时候,尤其是在目前经济飞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展的背景下,加深对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的认识;寻求建立一系列长期的融资机制为遗产保护提供支持和资金;了解一系列可以被用来成功实现把遗产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实践进程这一目标的专业手段。
除了申遗以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摸清大运河遗产的家底,划定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范围,并通过引进世界遗产管理的先进理念,更好地保护大运河遗产。因为一些地方对大运河保护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各地保护现状和管理方式不一,缺乏保护的整体性和统一规划。
罗老说,从山东济宁往北,京杭大运河就已“断流”多年,有的河道甚至沦为垃圾场,但还保持原貌。合理使用大运河固然是历史与文化风貌最好的保护,但有水没水并不影响运河价值。大运河全程虽不能通航,但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公里,对分担津浦铁路的货流,特别是承担煤炭、建材等中短途运输任务。这对发展地区经济,加强南北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采访结束时,罗老说:“对于运河申遗工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运河申遗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最快也要5年。通过我们的努力,古老的大运河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本报记者 秦岭
运河考察——历史价值举世公认
“没有运河就没有北京城,它是与长城并重的古代大型工程奇迹,它是一条生命线,水系绵延千里,连接着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罗哲文这样评价运河的意义。
日前全国政协组织大量的专家学者对“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进行全程考察,罗老称这次考察是路线最长,考察最全面的。罗哲文最大 的感受就是,京杭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伟大工程,其悠久的历史、绝对的长度和复杂的工程技术举世公认。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因此,从价值标准的角度评价,大运河具备世界遗产的多项价值标准,应该尽早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京杭大运河肇始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疏通于明清。大运河北连海河,南接钱塘江,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鉴于大运河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罗老说,中国将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论证,并在评估结果出来后,正式启动申报工作。
申遗工作——需设立专门机构协调
罗老说,多年来,运河的特殊性使得其在申遗时遇到很多难题,运河流经多个省市、在国家层面就涉及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和水利部3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协调好这件事情需由国务院领导成立专门机构。
罗老欣慰地说,日前在“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研讨会”上发布的“杭州宣言”,呼吁要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重新认识,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制定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重视启动大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关注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治理——保护遗产恢复原貌
罗老说,“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大运河及其相关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使古运河获得新生。”他建议通过环境治理能够恢复京杭全线通航,用于航运可限制部分运输与开发运河旅游。
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就针对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对遗产进行评估、规划、监测和管理,合理定位遗产保护与旅游的关系,开展负责型旅游、探寻遗产保护的有效融资渠道等专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在将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负责任的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时候,尤其是在目前经济飞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展的背景下,加深对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的认识;寻求建立一系列长期的融资机制为遗产保护提供支持和资金;了解一系列可以被用来成功实现把遗产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实践进程这一目标的专业手段。
除了申遗以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摸清大运河遗产的家底,划定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范围,并通过引进世界遗产管理的先进理念,更好地保护大运河遗产。因为一些地方对大运河保护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各地保护现状和管理方式不一,缺乏保护的整体性和统一规划。
罗老说,从山东济宁往北,京杭大运河就已“断流”多年,有的河道甚至沦为垃圾场,但还保持原貌。合理使用大运河固然是历史与文化风貌最好的保护,但有水没水并不影响运河价值。大运河全程虽不能通航,但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公里,对分担津浦铁路的货流,特别是承担煤炭、建材等中短途运输任务。这对发展地区经济,加强南北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采访结束时,罗老说:“对于运河申遗工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运河申遗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最快也要5年。通过我们的努力,古老的大运河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本报记者 秦岭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