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获新进展

admin 2009-10-27 来源: 网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一度因为生态破坏面临重重危机,而今通过引入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移民、退牧还草、荒漠化治理等工程,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重新焕发生机。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一度因为生态破坏面临重重危机,而今通过引入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移民、退牧还草、荒漠化治理等工程,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重新焕发生机。 
  
  9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宁夏石嘴山市举行的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今后我国还将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制定生态补偿机制的标准,扩大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范围,切实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在生态环境补偿政策体系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的步伐,生态补偿机制标准即将制定。 

  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退耕还林条例》,对退耕还林的资金和粮食补助等做了明确规定。2008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做出明确规定。据悉,我国《生态补偿条例》也在积极的制定中。它将明确实施生态环境补偿的基本原则、主要领域、补偿办法,确定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和保障措施,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细化流域、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等各领域的实施细则。“这项条例将对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首席顾问沈国舫院士说。 

  各地在推进生态补偿试点中,也出台了流域、自然保护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资金投入力度加大 

  各级政府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近10年来,我国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西南熔岩地区石漠化治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达7000多亿元,其中用于补助性质的支出达3000多亿元。 

  此外,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安排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有2000多亿元。同时,国家开展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试点。从2005年起,中央财政正式设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亿元,将7亿亩重点生态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刚从东北林业区考察回来的沈国舫院士说:“生态补偿力度近年来比较大,一些大林区受益明显。”  

   而研究制定中的《生态补偿条例》也将引导商业银行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向生态环保领域和生态功能区项目建设。这一举措将为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资金来源提供重要渠道。 

  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提出将重点在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等4个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此后,许多省市区都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9年环保部确定河北省为全国省级全流域生态补偿的唯一试点,8月份西藏自治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首批5县试点正式启动。此外,中央财政还通过提高环境保护支出标准和转移支付系数等办法,加大对青海三江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以及部分天然林保护区等中央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在地方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方面,浙江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6年起浙江省政府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补助钱塘江流域源头地区10个县(市、区),近年来,浙江省级财政每年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超过80亿元。2008年进一步制定了《浙江省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试行办法》,规定了实施转移支付的标准和管理措施。江苏、山西、河北、山东、上海等地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