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明茂陵200年来首次大修 将于10月完工

admin 2010-08-11 来源: 网
明茂陵今年10月就要大修完工,这里埋着明朝最厚道的皇帝朱见深,是少有的“一帝三后”的合葬陵寝,也是传统相声里刘墉指责乾隆爷“偷坟掘墓”的“案发地”。茂陵已经整整封闭了18年,从乾隆之后就没大修过,而这次大修结束之后,将依旧谢绝参观。长期封闭的陵寝,让人备感神秘,从2009年7月开始,摄影师陆岗开始全程跟拍十三陵茂陵大修,至今已拍摄照片两万多张。通过这些珍贵的照片,通过陆岗与专家以及记者的勘察,本报今天为您揭示这座被尘封的帝王之墓。

明楼大修前很多木结构已损毁塌落

破碎的琉璃瓦

 

  明茂陵今年10月就要大修完工,这里埋着明朝最厚道的皇帝朱见深,是少有的“一帝三后”的合葬陵寝,也是传统相声里刘墉指责乾隆爷“偷坟掘墓”的“案发地”。茂陵已经整整封闭了18年,从乾隆之后就没大修过,而这次大修结束之后,将依旧谢绝参观。长期封闭的陵寝,让人备感神秘,从2009年7月开始,摄影师陆岗开始全程跟拍十三陵茂陵大修,至今已拍摄照片两万多张。通过这些珍贵的照片,通过陆岗与专家以及记者的勘察,本报今天为您揭示这座被尘封的帝王之墓。

  抢修200年首次大修

  遍地是琉璃瓦的碎片,明楼上半部分的木结构损毁塌落,上边的朽木与琉璃瓦随时可能掉下来,这是一年前的茂陵。受风侵雨蚀已破败不堪,不及时抢修,将有坍塌之险。这是摄影师陆岗走入茂陵的第一印象。

  据十三陵特区办工作人员介绍,去年7月中旬,茂陵保护性修缮在雨中启动。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原有材料能用的均不更换。其中,明楼和宝城修缮工作量最大。明楼上半部分的木结构损毁塌落比较严重,需要进行落架大修,工作人员会对所有构件进行拍照、标号,以求修复后的明楼最大可能地保持原貌。这是继清乾隆年间重修后,时隔200多年第一次大规模修缮。

  此次茂陵抢修项目包括按清式复建 恩门、整修现存台基,整修 恩殿残存台基、规整月台、补砌残存墙体、对现存残墙做遗址保护。古建修复人员还将大修明楼、三座门,规整方城台面和马道,修复宝城墙,疏通宝顶、宝城两侧排水系统等。修缮工程已持续一年,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探秘乾隆惦记金丝楠

  穿过残破的 恩门,踏着长有青苔的神道,仰望前面的明楼和宝顶。荒草、断瓦、朽木,让人不禁感慨,曾经的一代君王,金碧辉煌的陵寝,已几成一抔朽土。

  昔日威严的 恩殿已仅剩基座。这里本是后代祭祀君王的地方。穿过 恩殿,可以仰望明楼。明楼的楠木斗拱虽然将要朽断,但仍可见当年巧夺天工般的高超技艺。斗拱以榫相扣,紧密结实,端口还有精美的雕刻。

  野史里说,乾隆皇帝视察十三陵,看到茂陵 恩殿里金丝楠木殿柱,便觊觎不已,想以拆旧建新为由占为己用,结果被大臣刘墉参了一本“偷坟掘墓”。在清朝,这可是“斩立决”的大罪。不能真把皇帝杀了呀,于是乾隆给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这就有了他的第一次江南之行。这个传说,已被编成单口相声流传。

  对于乾隆“惦记”明陵楠木的说法,200多年来一直在民间传说,“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但众说纷纭,却莫衷一是。据史料记载,乾隆修缮十三陵采用“拆大改小”的方案是存在的,确实剩余了一些木料,并被运出明陵。但这些木料被做何使用却已无从查证了。

  地宫秘密或永远埋藏

  穿过明楼就是宝山,也就是咱老百姓所说的坟茔。宝山由城墙围在里面,形成宝城。现在,宝山上长满了各种树木,如果没有前面的殿宇和城墙,和一座普通的小土山无异。宝山的下面,就是神秘的地下宫殿。

  据十三陵研究馆员胡汉生介绍,科研部门曾对茂陵地下陵墓进行过无创勘测。勘测结果显示,茂陵地宫形式与已发掘的定陵地宫基本一致,分为前中后殿以及左右配殿。面积小于定陵地宫。一帝三后的棺椁就放在后殿之中,摆放顺序应该是皇帝居中,三个皇后分列两侧。

  胡汉生说,从明代至今,十三陵一直得到较好的保护,除了自然损坏和战争等原因损毁外,茂陵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茂陵地宫中的秘密也一直保存至今。“关于地宫中的具体情形,随葬物品,史籍中都没有记载。”胡汉生表示,这个秘密恐怕要一直保守下去了。从茂陵建完,到嘉靖皇帝将邵氏葬入茂陵,历经几十年,这期间属于明中期,国力还比较强大,珍贵的随葬品自然少不了。然而对那些珍贵文物的保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不去打扰它们。

  宝城内设两个方向的踏垛,可上登宝山,这与十三陵其他各陵均不相同。宪宗晚年寻求成仙之道,留有两条踏垛,是否有意打造登天之路?胡汉生认为,其实修两条登山之路也并无特殊含义,只是方便向宝山上运土罢了。

  护陵金蛇出没闲人勿近

  陆岗在十三陵拍摄茂陵大修期间,曾在附近永陵的一条排水沟里遇到一条金黄色“蟒蛇”。永陵就是那位把祖母强行葬入茂陵的嘉靖皇帝的陵寝。

  据陆岗介绍,大蛇在宝顶的排水洞中盘曲着,粗细仿佛小孩胳膊一般。大蛇蛇头扁平,蛇身黄黑相间,鳞甲闪闪发光,约有两米长,淡然地吐着信子盯着镜头,冰冷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陆岗说,他当时使用近焦拍摄,镜头都快碰到蛇头了,可大蛇却若无其事。

  据动物学家初步鉴定,该蛇为赤峰锦蛇,生活于山区近水的树丛或多石的石缝中,性较凶猛,平时捕食鼠类、小鸟和鸟卵,但无毒。据护陵员介绍,他们巡逻时经常可以碰到蛇,但是像这样的大蛇却很少见,而护陵员不会干扰大蛇在陵墓附近安家落户。

  一名护陵员回忆,就在几年前,也是在一座皇陵的排水沟里,他们也曾看到了一条两三米长的金黄大蛇,至于是否跟陆岗看到的为同一条蛇,他们也说不准。

  陆岗拍摄的十三陵大蛇照片,被一些人称是大蛇护陵,震慑闲杂人等不要靠近。这也给茂陵、永陵等未开放的帝王陵寝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但对于大蛇护陵的传说,胡汉生表示都是一些讹传,“山中有蛇很正常,它们就是在这里生活,不要把守陵的任务强加在人家身上。”

  说史 低调皇帝

  明茂陵的主人,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皇帝,这是历史的评价。

  这位皇帝给于谦平了反,给废黜他太子身份的叔叔一个皇帝名分,对敢于仗义执言的臣子,他也乐呵呵的从不打击报复,他的儿子,更是成就了大明朝的“中兴”。也是这位朱见深,性格软弱,对身边人表现出超常的容忍,使明朝成化年间外有宦官当权,内有妖后横行,还出了史上著名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西厂,就是他宠信的太监汪植成立的。

  宪宗的童年并不幸福。他的父皇明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敌国所俘。他的叔父临危继位后,废黜了他的太子身份,孤苦无依的朱见深,身边只有一个年长他19岁的宫女万氏。日后宪宗继位,陪伴他多年的宫女万氏,也以近40岁的高龄被封为万妃,成为宪宗最宠爱的妃子。

  万妃仗着自己伴君多年,在后宫兴风作浪。为了不让别人争宠,后宫但凡有妃嫔怀孕,都会被万妃强令堕胎。若不是一些太监和宫女舍命相护,为宫女纪氏隐瞒怀上龙种的事情,宪宗可能就会绝后。

  宪宗朱见深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从小的不幸遭遇,让他懂得隐忍,遇事从不多说话。茂陵是宪宗的儿子孝宗修建的,儿子很懂父亲,把陵寝修得中规中矩,因此茂陵在十三陵中很不显眼。

  《一团和气图》(左)相传为朱见深(右)所画。此画构图绝妙,粗看之下,画中是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体态浑圆;再仔细一看,却是三人合一。画幅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表达了期盼团结和气的美好愿望。该画现藏于故宫,也被认为是中国较早的漫画之一。

  背景 明茂陵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十三陵的规制主要仿南京孝陵,建筑分为地上与地下两大部分。地下部分为地宫,地上从最后面的宝顶往前,有明楼、 恩殿、配殿、碑亭,再往前则是神道,神道最前端有石牌坊,道两边有石像。

  茂陵是宪宗和三个皇后的合寝,一帝三后,古来少有。王氏是宪宗正宫,纪氏为宪宗之子孝宗的亲生母亲,合葬很自然。争议最大的是邵氏。孝宗之子武宗无子,即由孝宗弟弟的儿子继位,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嘉靖皇帝。嘉靖继位后,把自己的亲祖母邵氏封为太皇太后。他本欲给祖母另修陵寝,随后在群臣的极力坚持下,才将邵氏葬入茂陵。这段故事,历来是明史专家的重点研究对象,也是明朝历史上最大的口水战之一。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