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历史还是炒作闹剧 70亿重建圆明园引争议
admin
2008-04-01
来源:
网
圆明园代表着古代园林艺术的顶峰,同时也意味着一段耻辱,一种自强、复兴的民族情结。2月,有人称将在浙江横店重建一座圆明园。新闻一经发布即在社会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半
圆明园代表着古代园林艺术的顶峰,同时也意味着一段耻辱,一种自强、复兴的民族情结。2月,有人称将在浙江横店重建一座圆明园。新闻一经发布即在社会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半年过去了,此事的始作俑者徐文荣面对镜头仍然不改初衷,称他将斥资70亿重建圆明园。
重建可带动500亿收入
徐文荣说自己重建圆明园的初衷是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历史文化,而且可以实现自己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圆明园一建,能够带动35000个人就业,我投资7年经营全部收回(成本),带动老百姓500亿的收入。徐文荣说专家认为重建圆明园需要200个亿,他自己觉得70亿就够了。资金他通过投资来解决。徐文荣还说“土地不批准我不建,不批下来我绝对不会建。但是我一定要建,一定要建的。我想过,这个东西我肯定要建……浙江省不批,我到省外建。”在徐文荣心目中,横店圆明园项目仅仅是一个企业行为,他作为一个商人,只是想做好这个既有商业价值又有可能带来很大社会效益的项目。
专家间亦有争论
对于徐文荣圆明园新园的设想,许多专家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长期关注文物遗址保护工作的著名学者叶廷芳、汪之力始终反对任何重建的做法。95岁的汪之力说,“你有什么资格,你拿着圆明园的名义鼓动全国人民的爱国心,全国的经济力量来给你搞商业行为。”专家张廷坚则表示,“打的是爱国主义的旗号,是大家来捐助,那么入股是什么呢?肯定是追逐利益才入股了,没有利益动因谁入这个股。所以这个和我们爱国主义的那种崇高目标又怎么相符?”还有人认为,重建更多的是一种炒作。
年轻时曾加入梁思成创办的营造学社、作为中国第一批古建筑专家,84岁的罗哲文,却认为太平盛世修这个文物古迹(是必要的),认为这是一个文化产业,文化建设的工程。
重建技术上是否可行
关于圆明园的景观资料,目前大致只有三个主要途径获得,圆明园四十景图是现存最权威的圆明园景观资料,而在某些历史档案馆和图书馆里,还保存着少量宫廷建筑师留下的建筑烫样和图纸,这些是最可靠的建筑物资料;第三种途径就是清朝文学作品里对圆明园的描述。
在技术层面也存在争论。专家张廷皓认为,“技术的角度我觉得没有,我们无所依据。” 而罗哲文却说“我觉得可以。特别是中国传统建筑这一部分,一个是它是规格化的,你只要知道一个局部,就可以把整个修起来。”徐文荣则表示,“不管是一模一样也好,还是90%的正确也好,还是80%的正确也好,都要把它造回去。能够向子孙后代(交代清楚)圆明园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起码一个大概能了解了,不要再模糊下去了。所以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把圆明园建起来。”
重建涉及到公共利益?
如果说圆明园有没有可能重现辉煌,只是技术层面问题,那么,关于土地使用是否合法的质疑,却是个明显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大问题。
央视调查显示:横店圆明园新园的规划用地占地总面积是6165亩,那么如此大的土地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也是这场争论的焦点之一。据悉,为了配合横店圆明园新园项目征地,横店镇所处的东阳市,把临近乡镇的五个村并到了横店镇。采访中有当地农民对于重建持反对意见,理由是“我们年纪超过了不能进厂了。我们种田还有饭吃。”
在调查中还发现,横店圆明园新园的用地有近一半的面积不符合东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就是说,还不具备申报土地使用的资格。而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外的近3000亩中,又有900多亩属于基本农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基本农田是不允许征用的。
作为列强侵略的见证和旧中国衰落的象征的圆明园,在被毁100多年之后,该不该重回人间并承担起一个有着利好前景的旅游点的角色呢?
重建的意义何在?
有人称重建圆明园感觉“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把那段耻辱历史清洗掉,让中国人确实站立起来,就是说不会像过去那样再受到外来侵略……现在我感到应该高兴,因为我们毕竟富强了,国家有这个实力。”
也有人坚决反对再重建圆明园,“为什么我们站在这儿会有一种很震撼的感觉,就是因为它可能引起很多(思考),就是我们历史的那种耻辱,那种引起人很痛苦回忆的东西。”。有人表示,“从我的思想和感觉上,我觉得无此必要,当我们站在这里的时候,当我们重新从奥运场馆,到我们火箭上天以后,我们的民族崇高感就已经油然而生了”。
叶廷芳说,“我认为想(通过)重建不能给中国人民自豪感,相反我觉得这是弱国意识的反映……如果把模仿当作弘扬,相反反而窒息了我们的传统。”
一个半世纪以前,圆明园毁于一旦。今天,没有人见过它的真容真貌,人们只有也只能想象着它的辉煌,祭奠着它所承载的历史。是否该重建的争论,也许只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历史观多元现状的一个缩影。
重建可带动500亿收入
徐文荣说自己重建圆明园的初衷是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历史文化,而且可以实现自己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圆明园一建,能够带动35000个人就业,我投资7年经营全部收回(成本),带动老百姓500亿的收入。徐文荣说专家认为重建圆明园需要200个亿,他自己觉得70亿就够了。资金他通过投资来解决。徐文荣还说“土地不批准我不建,不批下来我绝对不会建。但是我一定要建,一定要建的。我想过,这个东西我肯定要建……浙江省不批,我到省外建。”在徐文荣心目中,横店圆明园项目仅仅是一个企业行为,他作为一个商人,只是想做好这个既有商业价值又有可能带来很大社会效益的项目。
专家间亦有争论
对于徐文荣圆明园新园的设想,许多专家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长期关注文物遗址保护工作的著名学者叶廷芳、汪之力始终反对任何重建的做法。95岁的汪之力说,“你有什么资格,你拿着圆明园的名义鼓动全国人民的爱国心,全国的经济力量来给你搞商业行为。”专家张廷坚则表示,“打的是爱国主义的旗号,是大家来捐助,那么入股是什么呢?肯定是追逐利益才入股了,没有利益动因谁入这个股。所以这个和我们爱国主义的那种崇高目标又怎么相符?”还有人认为,重建更多的是一种炒作。
年轻时曾加入梁思成创办的营造学社、作为中国第一批古建筑专家,84岁的罗哲文,却认为太平盛世修这个文物古迹(是必要的),认为这是一个文化产业,文化建设的工程。
重建技术上是否可行
关于圆明园的景观资料,目前大致只有三个主要途径获得,圆明园四十景图是现存最权威的圆明园景观资料,而在某些历史档案馆和图书馆里,还保存着少量宫廷建筑师留下的建筑烫样和图纸,这些是最可靠的建筑物资料;第三种途径就是清朝文学作品里对圆明园的描述。
在技术层面也存在争论。专家张廷皓认为,“技术的角度我觉得没有,我们无所依据。” 而罗哲文却说“我觉得可以。特别是中国传统建筑这一部分,一个是它是规格化的,你只要知道一个局部,就可以把整个修起来。”徐文荣则表示,“不管是一模一样也好,还是90%的正确也好,还是80%的正确也好,都要把它造回去。能够向子孙后代(交代清楚)圆明园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起码一个大概能了解了,不要再模糊下去了。所以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把圆明园建起来。”
重建涉及到公共利益?
如果说圆明园有没有可能重现辉煌,只是技术层面问题,那么,关于土地使用是否合法的质疑,却是个明显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大问题。
央视调查显示:横店圆明园新园的规划用地占地总面积是6165亩,那么如此大的土地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也是这场争论的焦点之一。据悉,为了配合横店圆明园新园项目征地,横店镇所处的东阳市,把临近乡镇的五个村并到了横店镇。采访中有当地农民对于重建持反对意见,理由是“我们年纪超过了不能进厂了。我们种田还有饭吃。”
在调查中还发现,横店圆明园新园的用地有近一半的面积不符合东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就是说,还不具备申报土地使用的资格。而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外的近3000亩中,又有900多亩属于基本农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基本农田是不允许征用的。
作为列强侵略的见证和旧中国衰落的象征的圆明园,在被毁100多年之后,该不该重回人间并承担起一个有着利好前景的旅游点的角色呢?
重建的意义何在?
有人称重建圆明园感觉“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把那段耻辱历史清洗掉,让中国人确实站立起来,就是说不会像过去那样再受到外来侵略……现在我感到应该高兴,因为我们毕竟富强了,国家有这个实力。”
也有人坚决反对再重建圆明园,“为什么我们站在这儿会有一种很震撼的感觉,就是因为它可能引起很多(思考),就是我们历史的那种耻辱,那种引起人很痛苦回忆的东西。”。有人表示,“从我的思想和感觉上,我觉得无此必要,当我们站在这里的时候,当我们重新从奥运场馆,到我们火箭上天以后,我们的民族崇高感就已经油然而生了”。
叶廷芳说,“我认为想(通过)重建不能给中国人民自豪感,相反我觉得这是弱国意识的反映……如果把模仿当作弘扬,相反反而窒息了我们的传统。”
一个半世纪以前,圆明园毁于一旦。今天,没有人见过它的真容真貌,人们只有也只能想象着它的辉煌,祭奠着它所承载的历史。是否该重建的争论,也许只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历史观多元现状的一个缩影。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