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第一老街再现水城风情
admin
2005-05-16
来源:
网
有苏州古城第一老街之誉的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日前,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有关专家考察后,对苏州方面所做的这项古城保护工作给予好评。
有苏州古城第一老街之誉的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日前,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有关专家考察后,对苏州方面所做的这项古城保护工作给予好评。
“明珠”蒙尘牵动大师心
苏州的平江历史街区占地116.5公顷,河路并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景色和谐秀美,区内历史文化遗存类型丰富且数量众多,是最能体现苏州古城风貌、城市特色与价值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早在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就将该街区列为绝对保护区。但由于历史原因,街区内大量古建筑甚至文保单位被占用,传统民居受到很大的损坏,乱搭乱建严重,全街区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全,这一古城瑰宝处于衰败中。
其实,平江历史街区一直是苏州市古城保护与规划设计的重点项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曾多次委托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设计单位进行研究和规划设计。1996年7月,在美籍华人、世界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建议下,苏州举办了平江保护区国际研讨班,形成了“龙睛规划”,该规划之所以取名龙睛,显示出该街区对苏州古城有画龙点睛的关键意义。1997年,贝聿铭回故乡苏州探亲,专门到平江街区的条条小巷进行考察,对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苏州在“龙睛规划”的基础上,又做了大量工作,分别编制了该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和平江路街景保护与整治规划。经过慎重筹备,2002年由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作为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工程的先导性实验工程。
历史街区保护复杂细致
根据规划,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范围为干将路至白塔东路1090米长的平江路(河)两侧,占地约11万平方米,涉及房屋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先行实施范围占地约3.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这一路段可以沟通拙政园、狮子林、耦园等世界文化遗产和观前商业区及主干道干将路,各历史文化要素组合,构成苏州古城的旅游精华城区。
平江区有关人士介绍说,此工程从四个方面实施,一是按重现传统建筑风貌生机和活力的要求,对动迁范围内的475户公房、私房和单位房实行搬迁,采用修缮、改善、保留、整修、更新、拆除等方式,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整治;二是按兼顾保护风貌、方便生活、改善环境的需要,全面改造基础设施。铺设雨水、污水、供电、供水、煤气、电信、有线电视、路灯等10类管线全部入地,同时,为求风貌一致,改造部分桥梁,整修道路,铺装路面;三是按古朴、美观、清新、舒畅的要求,综合整治平江路(河)两侧环境,包括整治建筑物水面和公共环境,拆除调整环卫设施,搞好绿化、小品、灯光配套建设等;四是按照景观水标准和开展水上旅游的要求,进行平江河的水环境整治,涉及河道清淤治污、整修驳岸和修建水码头等。这些改造工程在同济大学编制的多个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严格而科学地实施。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领衔这一工程后,他三天两头带了同事和博士生沪苏两地奔波,倾注了大量心血。其他许多专家、学者也为该工程献计献策,提了许多好建议。
贝聿铭前年来到苏州,平江区领导向他汇报这项工程。贝大师若有所思地说,历史街区保护目前还没有现成模式,也许你们的探索将成为经验。正如有的专家所说,由于涉及面广,历史街区的保护比起单幢文化古建的修复,显得更为复杂、细致和难度大。
古巷再现美丽再现青春
比如,十种类型的高规模管线入地,就遇到一系列问题,如路幅狭小,周边房屋又只能修缮,不能拆除。专家为此考虑了深浅分别埋管和错巷铺设等方法。管线过桥,没有采取线随桥过的方法,而是从平江河底通过。路面翻建,根据街区历史风貌采用小青砖、黄道砖和弹石片等材料,共铺了约2万平方米石板路,石板为收集来的旧石板,部分新石料进行做旧处理,使平江路显得古意盎然。房屋的一些柱、梁、桁、椽等木构件件件进行鉴别,凡老化的、腐化的,从外地收来大批旧构件换配;还收购了大量旧石化门窗,使平江路沿线房屋风貌一致。让人感动的是,这些更换,每一件都有记录。平江河两侧驳岸由于年久失修,有的濒临倒塌,有的石块参差不齐,在整修中,为了不打乱原有的石块秩序,施工人员对每一石块编号,驳岸整修加固后按照编号顺序重新安放。此外,还做了清除河淤、打捞垃圾、补栽绿树、整修栏杆、整治围墙等大量工作,终于使古巷丽质重现。长长的水巷宛如一幅秀丽的画卷,真有画中人在画中游之感。而今天的平江路又不同于古代的平江路,在恢复美丽风貌的同时,古巷功能也与时俱进,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位项目人士说,我们所做的工作不仅要做好,而且要经得起专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如今,每天都有大量的苏州市民和闻讯而来的外地人,甚至还有许多外宾,到平江路或漫步或坐船,领略姑苏原味的水城风光。
据了解,平江路的风情,将不卖门票!
“明珠”蒙尘牵动大师心
苏州的平江历史街区占地116.5公顷,河路并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景色和谐秀美,区内历史文化遗存类型丰富且数量众多,是最能体现苏州古城风貌、城市特色与价值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早在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就将该街区列为绝对保护区。但由于历史原因,街区内大量古建筑甚至文保单位被占用,传统民居受到很大的损坏,乱搭乱建严重,全街区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全,这一古城瑰宝处于衰败中。
其实,平江历史街区一直是苏州市古城保护与规划设计的重点项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曾多次委托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设计单位进行研究和规划设计。1996年7月,在美籍华人、世界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建议下,苏州举办了平江保护区国际研讨班,形成了“龙睛规划”,该规划之所以取名龙睛,显示出该街区对苏州古城有画龙点睛的关键意义。1997年,贝聿铭回故乡苏州探亲,专门到平江街区的条条小巷进行考察,对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苏州在“龙睛规划”的基础上,又做了大量工作,分别编制了该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和平江路街景保护与整治规划。经过慎重筹备,2002年由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作为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工程的先导性实验工程。
历史街区保护复杂细致
根据规划,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范围为干将路至白塔东路1090米长的平江路(河)两侧,占地约11万平方米,涉及房屋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先行实施范围占地约3.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这一路段可以沟通拙政园、狮子林、耦园等世界文化遗产和观前商业区及主干道干将路,各历史文化要素组合,构成苏州古城的旅游精华城区。
平江区有关人士介绍说,此工程从四个方面实施,一是按重现传统建筑风貌生机和活力的要求,对动迁范围内的475户公房、私房和单位房实行搬迁,采用修缮、改善、保留、整修、更新、拆除等方式,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整治;二是按兼顾保护风貌、方便生活、改善环境的需要,全面改造基础设施。铺设雨水、污水、供电、供水、煤气、电信、有线电视、路灯等10类管线全部入地,同时,为求风貌一致,改造部分桥梁,整修道路,铺装路面;三是按古朴、美观、清新、舒畅的要求,综合整治平江路(河)两侧环境,包括整治建筑物水面和公共环境,拆除调整环卫设施,搞好绿化、小品、灯光配套建设等;四是按照景观水标准和开展水上旅游的要求,进行平江河的水环境整治,涉及河道清淤治污、整修驳岸和修建水码头等。这些改造工程在同济大学编制的多个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严格而科学地实施。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领衔这一工程后,他三天两头带了同事和博士生沪苏两地奔波,倾注了大量心血。其他许多专家、学者也为该工程献计献策,提了许多好建议。
贝聿铭前年来到苏州,平江区领导向他汇报这项工程。贝大师若有所思地说,历史街区保护目前还没有现成模式,也许你们的探索将成为经验。正如有的专家所说,由于涉及面广,历史街区的保护比起单幢文化古建的修复,显得更为复杂、细致和难度大。
古巷再现美丽再现青春
比如,十种类型的高规模管线入地,就遇到一系列问题,如路幅狭小,周边房屋又只能修缮,不能拆除。专家为此考虑了深浅分别埋管和错巷铺设等方法。管线过桥,没有采取线随桥过的方法,而是从平江河底通过。路面翻建,根据街区历史风貌采用小青砖、黄道砖和弹石片等材料,共铺了约2万平方米石板路,石板为收集来的旧石板,部分新石料进行做旧处理,使平江路显得古意盎然。房屋的一些柱、梁、桁、椽等木构件件件进行鉴别,凡老化的、腐化的,从外地收来大批旧构件换配;还收购了大量旧石化门窗,使平江路沿线房屋风貌一致。让人感动的是,这些更换,每一件都有记录。平江河两侧驳岸由于年久失修,有的濒临倒塌,有的石块参差不齐,在整修中,为了不打乱原有的石块秩序,施工人员对每一石块编号,驳岸整修加固后按照编号顺序重新安放。此外,还做了清除河淤、打捞垃圾、补栽绿树、整修栏杆、整治围墙等大量工作,终于使古巷丽质重现。长长的水巷宛如一幅秀丽的画卷,真有画中人在画中游之感。而今天的平江路又不同于古代的平江路,在恢复美丽风貌的同时,古巷功能也与时俱进,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位项目人士说,我们所做的工作不仅要做好,而且要经得起专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如今,每天都有大量的苏州市民和闻讯而来的外地人,甚至还有许多外宾,到平江路或漫步或坐船,领略姑苏原味的水城风光。
据了解,平江路的风情,将不卖门票!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